中国的诗歌是不是正在死亡?

如题所述

中国文学的源头是诗歌。诗歌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要形式。中国传统讲究文史知识,所以一般文人都以诗文为进身之本,以诗文显示其价值所在。  中国诗坛在文人的统治下,其发展似乎有着显著的中国特色或周期问题。《诗经》为中国诗歌开了个好头。《诗经》思想内容丰富,艺术风格朴素,自然,表现手法也很好,时至今日还受人吟诵。好风带头,随后出现的先秦散文和楚辞等都健康刚劲,辉煌于中国文学史册;进入两汉,一些文人开始刻意追求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出现了汉赋。汉赋也可看作是诗的一种形式。汉赋可能滥觞于宋玉。汉赋也确实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形式,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但因为它后来为艺术而艺术,忽视社会内容,以炫博斗奇为能事,竟为宏丽浮夸之词,作者滥用变态思维,使得道路越走越窄。这种风气统治文坛几百年时间。到了东汉末,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一些优秀诗人,开始注重诗歌的社会内容,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奋起扫荡那种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这就是有名的“建安风骨”。这期间作品的确优秀。但是,好景不长,西晋以后,一部分人又走上了只追求形式美的形式主义道路,脱离读者,脱离现实,把诗歌作为自我娱乐的工具。这期间的代表人物是陆机等。与此同时,此时还出现了玄言诗,诗人念念有词,读者不知所云;虽然此时有着山水诗和陶渊明等大诗人,但诗坛基本上被空洞绮丽浮夸玄言的诗风所笼罩。这种诗风又笼罩中国诗坛几百年,好诗很少。一直到了唐朝初年,才由陈子昂等人带头清扫破除。陈子昂行等人旗帜鲜明地反对 “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高倡“汉魏风骨”,上追建安,下开盛唐,一手拉着屈原,一手拉着李白,在六朝的荆榛丛中踏出了一条大道,通向强烈的政治性、崇高的思想性和爽朗遒劲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诗歌境界。正因如此,中国才产生了这一时期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也出现了煌煌于世的唐诗。可是到了晚唐,情况又开始变化,诗坛上又出现了以温庭筠等为代表的忽视社会政治内容,诗色浓艳,词藻华丽,近似南朝宫体的唯美主义诗风。这些香而软,充满脂粉气,诗人被称为花间诗人。花间诗人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麦地诗人。这种诗风笼罩中国诗坛又是几百年时间。北宋初,再加上西昆体的影响,诗界出现了千人一面、一窝蜂的现象,由堆砌雕琢发展到诡异险怪。这种情况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以欧阳修为代表的诗人发起了诗文革新运动。诗文革新的巨大成就是破除了晚唐以来的文风,使诗坛又重新重视起社会思想内容。于是,诗界的新时代又开始了,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一大批伟大诗人出现了。这时不仅在诗歌方面有所进步,而且发展了词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上了宋词的光辉一页。可惜的是,似乎历史轮回已成规律,南宋后期,诗坛上又少了那种慷慨激昂的声音,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派别,什么四灵派、江湖派、江西诗派等等。这些诗派对现实采取消极态度,有的流连光景,抒发个人的离愁别恨;有的追求形式技巧,注重辞藻音律; 有的粉饰现实,歌颂当时的政治统治。这种现象统治中国诗坛又是数百年。到了元代,诗歌路子越走越窄,内容越来越狭窄,最后诗歌这个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学形式彻底衰落,其主流地位被新兴的杂剧、小说等“俗文学”所取代。有明一代好诗很少,诗人入流的也很少,但诗的流派却很多,很象当今的情况,什么吴诗派、越诗派、闽诗派、江右诗派、茶陵诗派、粤诗派、台阁体等等,这些诗派都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不久就被读者遗忘。以后,前后七子发起了对这些诗派和诗风的扫荡,推崇民歌,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于是又出现了如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等具有革新意义的诗派。在这些诗派的推动下,明末诗文作家还敢于正视现实,积极关心政治,作品包涵着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社会内容,具有昂扬奋发,慷慨激昂的战斗风格。清朝初期诗文继承明末传统,出现了一些好诗和优秀作家,但康熙以后,诗况一天不如一天,而诗派又繁多,什么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阳羡派、宋诗派……热闹非凡但成就不大,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了近代。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改良派提倡“诗界革命”,架起了旧诗向白话诗过渡的桥梁,为诗歌的新生注入了生机。  
从古旧诗到白话诗的过渡确实是一次意义深刻的革命。从出现白话诗至今还不到一百年时间,在诗歌的历史上只是短短的一瞬。刚出现的白话诗正如襁褓中的婴儿,软塌塌地可笑。现在我们翻看郭沫若、鲁迅等文学大师的白话诗就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只要是婴儿,喂养得当是会健康成长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新诗没有发育成熟就被引入了歧途,这正如中国古代诗歌产生不久就被骈化,陷入空洞、华美、形式主义的圈子里一陷就是几百年一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4
我不是诗人,但我热爱诗歌,有时也乱涂几句,但终不成篇,究其原因,是一种畏惧!一种对诗歌的畏惧!怕玷污了几千年来诗歌的美。

现在中国的新诗正处在迷茫期,诗不像诗,话不像话,更多的是一种感情的做作。现在很多诗歌和诗人包括梨花体的确给人一种"诗在民间的幻觉",不再押韵,顺着人的情感写,客观地再现了生活,可给人的还是诗不诗话不话的感觉。这样的诗歌不但侮辱了中国的诗歌,而且也是对自己感情的一种亵渎!

顺着人的情感写,是要用感情来掌握诗歌的节奏,那样的诗歌有一种内在节奏,无韵胜有韵,说白了还是押韵了,只是没外现而已,那是一种境界,但我想包括梨花体在内的当代中国诗人和诗种都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而且有一种南辕北辙的趋势,并且两者越离越远。

诗在民间,的确,纵观包括诗歌在内的各种艺术都来源于生活,是劳动创造了艺术,这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是说诗就干干脆脆的来自民间,赤裸裸的不加修饰的来自民间。我承认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诗人,每个人都可以诗意的生活。但这不是说每个人就是业已的诗人,而是说是生活给了每个人成为诗人的土壤,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长成诗的秧苗。就像佛家所说的每个人都是佛一样,关键在后天的修行!
中国的诗歌的确不敢苟同,大部分所谓诗歌简直是糟蹋文字!

中国的诗歌何时才能再创辉煌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04
诗歌并没有死亡,只是写诗歌的人差不多了,懂我意思吗
第3个回答  2013-12-04
差不多了,现在的那些诗人简直就是垃圾,做的那叫诗?连顺口溜都不如,每天还自诩艺术家招摇撞骗,恶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