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崇明”的定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崇明岛,位于上海北部,卧伏于长江入海口的金涛碧波之上。全岛土壤肥沃、林木茂盛、岸线绵长、物产富饶。这个从未经历过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的“绿色岛屿”犹如一张白纸,积蓄了后发优势,它被用更宽广的视野设计出一条跨越传统工业化的“生态型现代化”之路,成为生态城市发展研究的瞩目之地,被誉为“具有全球意义的绿色城市样本”。

  当“生态崇明”开始进入全球视野之时,我们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行”,欲对这个“生态岛”的“生态”一探究竟。

  “生态岛”文章怎么做?当然离不开“自然生态”。

  崇明东滩,候鸟的温馨港湾

  踏上崇明岛,满眼望去,参天大树掩映下的是绿浪滚滚的庄稼地、幽美的沟河和森林,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我们的首站崇明东滩被誉为“鸟的天堂”,听说这里的候鸟,如白鹭,早春从远方迁徙来繁殖,秋天又带着“儿女们”一起南飞想象着它们或频繁往返于农田河沟中捕食喂雏,或翩然起舞自由自在的景象,我们惋惜错过了最好的赏鸟时节。

  走进总面积240多平方公里的东滩国家自然保护区,各种蛙鸣虫唱伴随着鸟叫声不绝于耳,别有一番情趣。“这些鸟都是生态良田、生态河沟引来的。”监测人员告诉我们,他们几乎每天都去滩涂“数”鸟,并带上望远镜、GPS定位仪、观测记录本等设备到滩涂巡视。随着近几年崇明生态环境逐年优化,岛上水体、大气、土壤中的农药等污染残留物逐年降低,周围优质良田、生态河沟中鲜活饵料的增多,来此“生儿育女”的候鸟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国家级保护濒危鸟类,如黑脸琵鹭种群也会于早春飞来崇明东滩。这些都不是孤立的事件。水鸟是评价湿地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水鸟数量的增加和国际濒危水鸟物种的出现都表明崇明的生态环境和谐。“鸟的天堂”的形成也归功于上海自2000年以来“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归功于从大气和水环境等的综合改善,到全社会环保机制和理念的逐步形成。   

  从“东海瀛洲”到“生态绿洲”

  在自然保护区方面,崇明东滩算是崇明的一张名片,也是个“先行者”。包括东滩在内的1200多平方公里的崇明岛,如今是一派田园风光。当我们身临其境,自然感受到崇明的确是大自然留给上海的一块瑰宝。身在崇明,你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处处都是一片绿意盎然。

  据介绍,注重自然原始生态保护和建设还只是生态岛建设的第一步,根据崇明岛域总体规划,未来崇明岛将分为5大功能区:崇西是以国际会议、滨湖度假为主体的东方日内瓦式的景湖会展区;崇北是以主题乐园和生态农业观光为主体的乐园旅游区;崇中是以森林度假、办公总部、休闲居住为主体的中央森林区;崇南是全岛人口集聚的田园式中心城区;崇东是以生态示范、休闲运动、国际教育为主体的门户景观区。并且,崇明的“自然生态”还开展了生态承载力、生态安全预警及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并在西滩建造国家级湿地公园。这一片神奇的“东海瀛洲”,已经成长为长江口的生态绿洲。   

  人居环境的理念“天下为庐”,说明人居环境要回归自然的根本要求。

  回归自然“前卫村”

  我们第二站崇明前卫村的闻名,源于它在上海树起的一面循环型生态农业的旗帜。它先后获得过联合国“生态环境全球500佳提名奖”~“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四十多项荣誉。

  7月,艳阳高照,走进满眼皆“绿”的崇明前卫村,别有一丝清凉在心头。这里水洁、土净、空气清新,花果绕村,争香斗艳,树木成林,鸟语花香,漫步村里浓荫下,疑在桃花源中行。

  村口矗立着生态牌坊,一块LED显示屏向我们传达着夏日问候。走两步,一台生态垃圾处理机正不辞辛苦地忙着变废为宝。不远处,10辆超级电容车和2辆太阳能游览车一字排开,随时整装待发。来到“绿色生态农业园”,各式有机栽培的瓜果蔬菜生长的格外热闹。管理农业园的袁师傅带着我们在暖房里穿梭,采摘培育出的“绿色食品”让我们品尝。“这里就10亩地,别看地方不大,光番茄就有30多个品种,我们期望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的有机农业食品,让它们能上更多人的餐桌……”   

  人居生态的“人间乐土”

  曾经的很多村庄都是先富起来才开始注重生态,而前卫村恰恰相反。它数十年矢志不渝地精心营建生态,最终依靠浓郁的田园诗意走向富足。并且,伴随上海市科委“崇明生态岛建设科技支撑”专项的逐步实施,以农家菜、农家景闻名的前卫村更显露出“生态样板村”的新气质。

  当然,前卫村只是体现崇明人居生态的一个点,离开前卫村的沿途,我们又看到了“瀛东”、“绿港”等生态村路标,看来,以前卫村为样板的崇明每一个村镇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生态岛”教育实践活动。而崇明在推出《崇明县生态村标准》之时,对道路、住宅、农田的生态环境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并确立了14个乡镇的21个村为生态村创建重点单位;让每个崇明人形成生态共识,并从清洁环境、整治河道、植树绿化等基础工作做起,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打下扎实的基础。

  到2010年,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有望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走的是吸音降噪、低反射环保路面,住的是科学利用再生能源的生态建筑,开的是环保节能汽车。未来的崇明将成为一个零污染、使用新兴能源、周围绿地环绕的人间乐土。   

  支撑崇明产业发展的是生态产业,规模化的产业生态建设成为了一项新课题。

  一粒米、一只蟹、一株迷迭香

  知道一粒米的价值几何?这一问题真有些难倒了我们。崇明“金良裕”大米价值不可低估。如果一般水稻田成本是400元左右/亩,崇明一亩稻田的成本就是它的4倍多。奥秘在哪里?去崇明稻田一看便明白。来到稻田边,我们看到一台台“太阳能杀虫灯”,既节能又高效。稻田里还不施用任何化学农药,而是选用价格不菲的生物农药。

  了解崇明岛一大特产吗?崇明大闸蟹“青背、白脐、金爪、黄毛”,这种“生态螃蟹”可以算是岛内一大特色,如今的崇明养蟹已经走向“有机、生态、健康”的模式。

  还有崇明的“芳香百草园”中的迷迭香也正生机盎然,走近了,一阵芬芳让人陶醉。来到园中,熏衣草、百里香、柠檬草等近百种香草让久居都市的我们舒缓身心。芳香产业正香飘崇明!这满园馥郁之中蕴藏着无限商机,它们一旦形成规模化种植后,不仅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的产品,其生态化加工流程中还尽出宝贝——取精油时产生的副产品花水,可用作香水、化妆水的基础水,残渣还能用作动物饲料和生物农药等。   

  生态产业建设展开未来画卷

  崇明岛早有“生态农业”的基础,多年来,崇明农业围绕河蟹、优质大米、特色蔬菜、白山羊、林果花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基地,涌出了一系列富有崇明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品牌。近来,开展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全雄性黄瓜良种生态化繁殖、芳香植物深加工及循环型生态农业示范园等课题的研究构建了高效生态农业体系,形成了产业链延伸与资源优化配置的展示平台,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及现代服务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也提升了崇明岛当地就业和技术服务能力。除此以外,生态研究中心、产业孵化区、研发实验基地和生活配套服务区,将共同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崇明生态科技创新基地。诸如制造业与服务业如何匹配发展、产业开发与公共服务品投入如何比例协调、把握开发节奏等中国社会面临的许多共性问题,在崇明岛上都以一种前瞻性的“生态眼光”加以认真思考。

  离开崇明的路上,我们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崇明长江大桥,它的竣工恰好在上海世博会召开前。随着越江隧道和崇明大桥的建成,它们的意义远远超出崇明和上海本身,它们将使崇明成为上海向长三角北翼乃至内陆辐射的重要枢纽,使崇明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优越、自然环境独具特色的地区之一。   

  我们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时代,不可阻挡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对生态环境烙上不可磨灭的痕迹。当全球城市人口在不断高速增长之时,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发空间冲突、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如果人类对城市化进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加以重视和控制的话,城市的无序扩展会加剧这些问题,最终侵蚀城市活力、影响城市生活质量。如此看来,如何应对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如何在快速城市化中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人类共同面临的一大课题,而上海崇明生态岛在生态发展模式上的探索与实战则对城市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回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也正彰显在人们为明天的崇明所描绘的蓝图之中。作为建设中的上海生态综合示范区崇明,它所探索的可持续城市化发展之路,以及它的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正是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主题的一种生动演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20
定义——

  崇明三岛(崇明、长兴、横沙)地处万里长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群。2006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崇明三岛总体规划,明确把崇明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岛区的总目标。崇明岛将坚持“长江入口绿色之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路,建设成独具一格的综合生态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