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上巳节,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什么节日没有流传下去?

如题所述

三月三是汉族传统节日,旧称“上巳日”,时在夏历三月初三日。 【起源及变迁】 要说“三月三”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民俗】 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

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9

但是,这个节日在宋代消失了,以上三个节日的思想、清明和寒食都有相似的日期。当唐高宗下诏批评他们时,“寒食入墓,又成喜事。

上思节是一个古老的狂欢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去水上玩卡兰驱魔。后来,上思节逐渐演变为水乡宴和农村春节。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对于青少年男女来说

此后,在一些奇怪的故事中,西方的太后被描述为古代的长寿之神,三月一日被视为“上思”,汉代则被视为节日到了月底的最后一天,官吏和百姓都在东水上干干净净。他们说要洗去污秽,睡在污秽(病)上,这被称为大污秽(在后汉礼记中)。之后又增加了宴会和郊游的内容。

所谓“有”,是指祛除病气,使之洁净;楔形,是指清洁身体楔形,是一种通过清洗、浇灌身体来除害祈福的祭祀活动。周朝有一个全职女巫负责此事。随着唐代的兴衰,伦理的压迫越来越严重。三节合一后,上述因素逐渐得到清理,冷食因素是唯一的因素,于是清明节应运而生。例如,宋朝李贽二代引用“朝鲜诗”的话说:“三月郑国的风俗是以秦、畲之水为基础,引魂引魂,执兰草,吹厄运。”“今天是三月八日,上思节”。白蒲的戏马在墙上。”洛阳国王的孙女正在享受这座城市。

在中国古代,这是一个纪念黄帝诞辰的节日,因为时间是指农历三月初三,所以俗称3月3日,传统的上思节是农历三月初一,又称春浴节,上思节又叫女儿节,同时,上思不仅是除恶扬善的节日,更是一个自由快乐的春游,青年男女在这里进行实地考察,虽然上述的节日习俗正在逐渐衰落,但还没有消失。毕竟,有些习俗还在流传。

第2个回答  2020-04-08
古代人比较风雅,爱过各种各样的节,后世中国人越来越世俗,只留下比较“必要”的节,所以上巳,寒食,花朝这些节慢慢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第3个回答  2019-09-19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第4个回答  2019-09-17
有部分地方这个节日还是存在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