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享有几百年国运的东方六国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十年之内全部被秦国灭亡?

如题所述

苏洵在《六国论》中,根据秦并吞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历史事实,从六国相继破灭的角度,有理有据地论述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并分别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和“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两方面进行论证。如果从苏洵针对北宋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批判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主张团结抗敌的观点,是无可非议的。但从历史事实来看,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象苏洵所论述的那样简单。

从六国方面来看,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六国君主中了秦国的挑拨离间的诡计,造成六国之间相互怨恨、猜忌,致使不同心协力,不能“合纵”联合抗秦。其二,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造成六国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据历史记载,仅韩、赵、魏三国被秦杀死的人就有几百万。六国之间的战争,造成死亡的人数也不少。战争的频繁,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使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穷国衰,六国灭亡,势所必然。

从秦国方面来看,秦之所以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由于秦国有两个主要的主客观条件:一是秦国采纳张仪连横之计,引诱六国各自割地和秦,破坏六国合纵,挑拨六国互相残杀,削弱六国力量,秦乘机从中取利。六国合纵,对秦的存在是个极大威胁。于是秦派策士孙衍引诱齐、魏伐赵,破坏纵约;秦想侵夺魏的安邑,但又怕齐救魏,于是劝齐灭宋。当秦已得魏的安邑,又欲攻打韩国时,秦又说齐灭宋是不义的,劝诸侯去伐齐。二是秦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能支持连年的对外战争。秦国从孝公起,按商鞅的主张实行变法。经过变法,秦日益变得富强,疆土扩大了。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农产丰富,巴蜀一带,盛产钢铁。这些主客观条件为秦国在七国中造成极大优势,这也使秦国成为有统一全国能力的强大国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27
因为秦国有商鞅变法变的富强,在加上其他国家老是在对抗秦国和亲近秦国的问题上反复无常,没有统一的思想,所以很快被秦国给灭亡了
第2个回答  2014-01-27
1.战国末期,战乱频繁,人民经过长期的分裂混战也渴望统一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壮大
3.局部的统一和民族融合,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4.战国时期各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和社会发展,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
这个问题也可以看成秦统一全国的原因
第3个回答  2014-01-27
秦穆公任用由余等名臣,“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解除了边患,夺取巴蜀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整体实力得到了提升,六国之间征伐不断互相消耗了国力,张仪连横之术加剧了六国之间的矛盾,始皇帝即位之后,秦国名将辈出(王翦,蒙家),六国有名将也不得重用(廉颇、李牧),此消彼长,加上战略正确,所以可以快速灭六国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大国争霸和兼并战争,只剩几个超级大国,秦的强大又打破了列国的均势。装备精良、供给充足,战斗力强的泰军,保扫除灶上灰尘一样,采取远交近攻策略,以摧枯拉朽之势,吞并诸侯,完成统一大国的事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未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春秋以来,王室衰微,已无力号令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封国之间兼城夺地,烽烟四起,经过几百年的兼并战争,绝大多数诸侯已成历史陈迹,湮没在金戈铁马之下了。到战国时,大者七国,互争雄长,连年攻战不休,无论魏国、齐国、楚国、赵国,都想逐鹿中原,纵师问鼎,称王称帝,统一中国。
战国时期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这个“战”字,“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为右”,各个国家长期处于战事之中,有的力图扩张,有的深恐灭亡。韩、燕弱小,置不足论。魏以魏惠王而衰,齐以齐闵王而衰,楚以楚怀王而衰,赵以赵孝成王而衰,都是因为争兵好战才致此。魏承文侯、武侯之后,表里山河(外有黄河天险,内有太行可据),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惠王数伐韩、赵,志吞邯郸,围魏救赵,马陵之战而受挫败于齐,军覆子死,终为秦所困,国力日减,失河西700里,迁离安邑而建都大梁,数世不能复振,直至灭国。齐闵王承威王、宣王之后,山东之建国为最强。然而贪于伐宋之利,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终被燕所屠。虽赖田单之力,得复国收城,子孙沮气,子孑自保,终堕秦计,束手为虏。楚怀王贪商于600里,受诈张仪,失其名都,丧其甲士,不能取偿,身遭囚辱而客死他乡。赵以上党之地,代韩受兵,利令智昏,轻用民死,40万战十一战被坑杀,几于社稷为墟,幸不即亡,终以不免。这些国家招揽贤俊,立志改革,欲图结束割据、实现统一,但经过长期战争之后都失败了。
只有泰国,后来居上,国势日强。秦自商鞅变法之后,变本彻底,加之奖励耕织,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军队精良,供给充足。自秦孝公起,中经惠文王、秦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直至始皇亲政,以关中之地,日夜东猎六国,历经100多年;,惠文王收复河西之地,攻占魏之上郡,转而灭蜀,并楚汉中。昭王时蚕食韩、魏,占据河东、上党、南阳等郡,攻破楚都鄢、郢,置为南郡,又夺取楚的巫郡和黔中郡,西灭义渠,置陇西郡和北地郡。庄襄王时,秦灭东周,置三川郡,取赵37城,置太原郡。到秦始皇时,已具备了统一的条件。
秦王赢政亲政前,先辈已灭六国军队150万,据有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十分之六的财富。他承袭下来的,已经是一份相当庞大的资产。赢政亲理政务后,消灭内祸,将权力集于一人之手。同时,起用有才能的法家人物李斯、尉缭。李斯向他指明了统一天下的时机和条件,为秦王所赏识。尉缭建议在外交上继续实行“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向秦王进献了著名的离间诸侯的计策。他要秦王政不吝财物,重金贿赂各国的“豪臣”,阻止六国“合纵”,然后可以灭掉六国。于是,秦王政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军事上采取了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的方针;进军路线基本上采纳了李斯、尉缭的建议,选择弱点,正面突击,先灭掉韩,再攻击两翼,最后东进灭齐,完成统一。一场轰轰烈烈的统一战争开始了。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派内史腾进攻韩国,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灭亡,置为颍川郡。
公元的229年、趁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灾荒的时机,派王翦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领兵抵御。李牧是抵抗匈奴名将,他的军队,战斗力强,屡次打败秦军,并杀了秦将柜。但后来王翦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散布李牧、司马尚谋反的诺言,赵王迁中计,冤杀李牧、废司马尚,以赵葱、颜聚二人代替统率赵军。王翦反间计成功,乘机大举攻击。公元前228年,秦军长驱直入邯郸,赵王迁献出赵国地图降秦。赵公子嘉逃到代郡(今河北蔚县),自立为王。赵国实际已灭亡了。
秦军在打赵国时,大兵已迫近燕国边境。燕国自来兵力微弱,无力阻挡。燕太子丹想以杀赢政的办法,阻止秦的进攻。于是收买勇士刺杀秦王。并且,太子丹往年曾在秦国当过人质,很受秦王屈辱,逃回燕国后,时刻想报仇,新仇旧恨促使他一定要杀死秦王.于是通过勇士田光找到了荆轲。荆轲本是卫国人,原名庄轲,卫国灭亡后,到了燕国,改名荆轲。在燕国和一位擅长击筑的高渐离交谊很深,并和田光也很投机。太子丹希望荆轲出使到秦国,乘机劫持秦王,归还被侵占的土地,如果秦王不允,就杀死他,再乘秦国无君内乱之际.联合诸侯,一举灭秦。荆轲答应了太子丹的要求。这时王翦大军已灭赵国,军队到了燕国的南境,而荆轲还未动身,倘若秦军立即北上就来不及了。于是连催荆轲启程,荆轲正在考虑到秦国怎样顺利接近秦王,完成使命。他提出建议:“秦王用金千斤、邑万户的重赏捉拿逃将樊于期,要是带着他的人头和燕国督亢地图(今河北涿县、定兴、新城、固安一带)为礼物,以取得秦王信任,秦王必定会亲自接见,得到接近他的机会,就能够见机行事了。”太子丹很赞同荆轲的计划,只是觉得樊于期得罪秦王后走投无路才来投靠燕国,杀掉他于心不忍。荆轲便私下找樊于期,说明来意。樊于期得知为杀秦王,也能替自己报仇,立即拔剑自杀了。于是太子丹把一把浸透了毒的匕首裹在督亢地图里,装好樊于期的人头,催促荆轲出发了。临行之时,全都白衣饯别。易水河边,高渐离击筑,荆柯应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筑声伴着歌声,格外悲壮激昂。荆轲唱罢,扬鞭西去,头也不回。
秦王政果然亲自接见荆轲,荆轲捧图让他观看,地图展到最后,一把匕首露出来,荆轲抢过匕首,抓住秦王衣袖,向秦王刺去。然而秦王挣断衣袖,脱身避开。最后荆轲身单势孤,被剁成肉泥。秦王政几乎死在荆轲之手,勃然大怒,立即命将军李信领兵攻燕。公元前226年,攻下蓟城(今北京市),燕杀太子丹谢罪。燕王徙居辽东。
公元前225年,秦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军10万攻打魏国。秦军包围了魏国都城大梁,放黄河、鸿沟的水灌进大梁城。三个月后,城被攻破,魏王假投降,魏灭亡了。
秦王政接着准备攻打楚国,问老将王翦需用多少人马,王翦说非60万不可。又问年青将领李信,李信认为20万足够了。秦王政认为王翦年老胆怯,便派李信为大将,率20万大军伐楚。王翦推托有病,告老还乡了。李信起初还打了几个胜仗,但遇到楚国大将项燕攻击,损兵折将,残败而归。秦王大怒,革了李信的职。亲自登门向王翦认错,请王翦出征。公元224年,王翦率60万大军攻伐楚国,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击、麻痹敌人,以逸待劳的战略。秦王动员一切人力物力支援前方。一年后、楚军斗志逐渐松懈,粮草不足,难以支持,开始东撤了。王翦乘机率军追击,迅速消灭了楚军主力,占领了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公元前222年,又降服了越国君主,设置会稽郡,统一了长江流域。
这一年,秦王派王贲进攻在辽东的燕余部,俘虏燕王喜,燕国全部灭亡了。接着回兵攻打代郡,俘赵王嘉,统一了北方。
公元前221年,王贲挥戈南下直逼齐国。一路之上几乎没遇到抵抗,不几天就打进了齐国的都城临淄,齐王投降,齐国灭亡。
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为止,经过10年的艰苦奋战,秦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历史任务。当时,六国已有木蠹墙隙之机,秦又加之以风雨,遂成摧腐折朽之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追问

以上都是你写的吗?

追答

说实话是抄的- -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