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挑战

如题所述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我国的文化传承,也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理念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继承这种民族精神,唯有国家强大富强,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
第一,团结在党的周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强大的领导,是没有没有凝聚力的。面临环境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时期,面对敌对势力的造谣,我们唯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个人素质,做好准备,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才能克服困难,守护祖国疆域。
第二,我们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并且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因此要加强自己对《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守法意识,树立主权意识,而且要增强大学生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应该要清楚的认识到国家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对于侵犯我国国家主权的言论和行为,应该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维护好国家的利益。
第三,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爱国主义观念。要让大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要以此树立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时也是公民所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第四, 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会有许多企图分裂人民内部团结的言论,我们必须分清异端邪说,对国家形成错误的认识,甚至成为谣言的散播者,使得国内外的分裂势力有机可乘,破坏国家的安定团结。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明辨是非,另外,不仅仅自己要关心国家大事,还要将正确的信息和思想传递给周边的家人、朋友和同学,让更多人了解、支持、投身我国的国防建设。“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唯有全国上下同心,国家才能形成合力,方能不受侵辱。
第五,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最能保卫祖国的行动是认真学习。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是知识的世纪。我国现在正在大力推行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知识。 作为大学生更应该了解我们的祖国,更坚定的认识到自己身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志存高远,心系祖国,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读书,我们是民族的未来,我们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把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存亡联系起来。我们唯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国家国防的需求,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威慑敌对势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6

第一,团结在党的周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强大的领导,是没有没有凝聚力的。面临环境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时期,面对敌对势力的造谣。

唯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个人素质,做好准备,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才能克服困难,守护祖国疆域。   

第二,我们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并且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因此要加强自己对《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守法意识,树立主权意识,而且要增强大学生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应该要清楚的认识到国家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对于侵犯我国国家主权的言论和行为,应该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维护好国家的利益。

第三,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爱国主义观念。要让大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切身利益。

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要以此树立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时也是公民所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第四, 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会有许多企图分裂人民内部团结的言论,我们必须分清异端邪说,对国家形成错误的认识,甚至成为谣言的散播者,使得国内外的分裂势力有机可乘,破坏国家的安定团结。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明辨是非,另外,不仅仅自己要关心国家大事,还要将正确的信息和思想传递给周边的家人、朋友和同学,让更多人了解、支持、投身我国的国防建设。“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唯有全国上下同心,国家才能形成合力,方能不受侵辱。    

第五,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最能保卫祖国的行动是认真学习。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是知识的世纪。我国现在正在大力推行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知识。 

作为大学生更应该了解我们的祖国,更坚定的认识到自己身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志存高远,心系祖国,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读书,我们是民族的未来,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把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存亡联系起来。

唯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国家国防的需求,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威慑敌对势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27
如何看待我国周边安全存在的挑战

摘要:中国现阶段的目标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而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是国家实现发展的前提。所以,一直以来,中国都很关注国家的安全问题,在中国的安全问题中,周边关系居重要地位。只有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国家的安全隐患,才能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关键词:和平与发展 周边形势 威胁 挑战

1大国争夺激烈等其他因素催生与加居周边动荡
2周边动荡对中国的挑战严峻而复杂
中国周边形势动荡不安尤其是不少国家政局不稳,对中国带来复杂影响。一方面,包括周边国家政局不稳在内的周边形势动荡,与中国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形成了明显反差,反衬出中国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的体制优势,凸显了中国发展模式的影响力与软实力的显著增强,进而坚定了我们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但另一方面,周边动荡也给中国的和平发展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
1.周边乱局“外溢效应”直接危及中国的沿边经济发展与安全。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地区持续不稳定,势必分别波及中国的西北、西南与东北沿边地区,影响中国“西部大开发”与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等中亚、南亚与中国接壤的邻国持续动荡,境外的“东突”与“藏独”等民族分裂势力有可能趁机浑水摸鱼,获得新的立足之地,对中国策划实施恐怖袭击与暴力破坏活动,进而威胁中国新疆与西藏地区的和谐稳定。
2.邻国政局动荡、极端与恐怖势力猖獗严重威胁中国的海外利益。周边邻国政局动荡不安乃至发生政变于骚乱,将严重危及中国在当地的投资与人员安全。
3.中国与邻国既有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更趋复杂。随着中国全方位加速崛起,中国与邻国的实力差距不断扩大,这将引发周边某些国家的“反弹”,一些邻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更加突出,企图通过“大国平衡”战略、借助美国等“制衡”中国,而美国则极力“利用矛盾”。特别是与中国存在海洋争端的某些邻国,其“危机感”与“紧迫感”加深。唯恐争端解决的时间“站在中国一边”,遂加紧强化对中国海洋权益的非法侵占侵蚀,加大对美国的战略借重。

3周边地区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越来越重要
对于中国外交与中国崛起而言,周边外交与“周边工作”具有“无比重要性”。具体而言,周边外交的重要性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国家安全上,周边地区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捍卫中国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开展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是中国防御外敌入侵的前沿与前哨,是中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缓冲带与战略屏障。
其次,在政治与对外战略上,周边地区是保障中国国际政治利益的重要区域,是中国崛起与成为世界大国不可逾越的环节与必经之地,是中国今后崛起为多级格局中单独一级的主要支撑点与战略依托带,是中国与其他力量中心打交道的主要平台。中国崛起与和平发展对外主要体现在对周边地区影响力的上升,周边地区是中国对外展示实力与施加影响的主要场所,是中国对外发挥国际作用的主要地区,是中国担当“负责任大国”力所能及的主要舞台。
再次,在经济上,周边地区关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市场,也是中国能源与资源进口的主要来源,还是中国能源资源进口战略通道的集中区域。
简言之,周边地区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平发展、最终崛起与民族复兴具有特殊重要性,是中国对外维护与拓展国家利益的关键所在,其局势稳定与否也将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的发展。而中国周边外交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为中国集中精力于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营造与塑造一个基本安定的周边环境,使其不干扰与分散中国的主要精力,并尽量避免被卷进周边地区的战乱与动荡之中。
4以“大周边战略”为方向,远近结合、稳步拓展
面对当前中国周边地区动荡加剧的态势,我们需要严密关注与持续跟踪,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对周边乱局既要分门别类,又要统筹应对,积极促进周边总体和平稳定与发展,切实维护自身地缘战略利益。
1.大力强化“周边是首要”与“维稳”、“维权”并举的意识,集中精力、加大投入、专注周边,科学研判、即使反应、积极引导。应树立“和平发展、重在周边”与“和谐世界、始自周边”的战略意识,整合处理周边事务的体制机制、形成合力,对周边重点国家政局演变前景极其原因深入调研、突出预警性。
2.适时制定“大周边战略”,拓展中国周边的内涵与外延,“做深、做实”周边工作。在坚持“六大块”,打破不同区块之间的分割,形成联动机制。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与安全合作,整合与创新周边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建构和谐、有序、安全、繁荣的周边新秩序。
3.周边地缘战略坚持“东西兼顾”、“陆海并举”和“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统筹”方针,妥善兼顾地缘“西线”与“东线”,同步开拓“陆权”与“海权”,统筹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
4.有效应对大国地缘角逐,夯实地缘战略依托。与主要大国增强沟通、协调与战略互信,积极应对其对华渗透、挤压与围堵,致力于共同促进有关国家与周边稳定。在反恐、防扩散、抢险救灾、发展援助、“维和”行动等方面自主承担力所能及的“大国责任”,维护中国“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
5.与时俱进、调整与发展“不干涉内政”原则,有效应对周边乱局。改进对所谓“问题国家”的政策,既要反对外力粗暴干涉,又要敦促所谓“问题国家”应以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局为重。

参考文献
[1]贝隆. 菲新法涉及南沙群岛主权引发争议.VOA. Mar 18, 2009 [2009-03-19].
[2]《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与台海问题》,2012年,中南大学发布
[3]巩建华《南海问题的产生原因、现实状况和内在特点》
[4]亚东军事网《南海局势紧张,何为导致南海问题的原因》
[5]《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陈向阳(副研究员),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