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的身体才算好身体?

如题所述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怎样准确描述人体的健康状况,日本有的学者提出了健康条件的四快。所谓四快,即吃的快、便的快、睡的快、说的快。四快虽有概括上的简单片面之嫌,却有认识上的明快形象之感。就是说一个人食欲好,消化能力好,思维敏捷,反应能力强,神经系统功能好,即可基本反映出他的身体是健康的。

为了进一步使人们完整和准确理解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又规定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十大准则: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
亚健康是指处与健康和疾病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即机体内出现某些功能紊乱,但未影响到行使社会功能,主观上有不适感觉,是人从健康到疾病的中间阶段。调查人员将人体的精力充沛、处是乐观、睡眠良好、适应能力强、能力抗一般性疾病等10个标准和“亚健康的浑身乏力、容易疲劳、失眠多梦、头昏头痛等34中表现印发给被调查对象。结果显示,除患病人员外,仅有19.6%的受访者表示无“亚健康”征兆。在52.7%的自认为健康的人中,按照标准衡量,完全健康的比例仅占17.37%;另有73.31%的人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

医学家把健康称为人体“第一状态”,把身患疾病称为“第二状态”。亚健康的特征是患者体虚困乏、易疲劳、失眠、休息质量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在心理上的具体表现为: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易惊等。亚健康状态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人们如果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工作学习环境中,常会感到压力很大,觉得无法承受,这种状态久了,会使人意志消沉,产生无聊感,因此,必须掌握调试的方法。

首先,必须学会科学的休息和调控情绪,这可以使人从容不迫的处理在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敢于正视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行动去面对客观现实。如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前提下,独自静思,做一次“精神旅游”,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交谈;或找一个可信赖的朋友倾诉内心的疲乏与烦躁,在友人帮助下分析、接受现实、要用于调整工作和生活方式,张弛有度。人之所以感到疲劳,是情绪是我们的身体紧张,因此要学会放松,让自我从紧张疲劳中解脱出来。

其次,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这是提高和放松情绪的良药。可以制定一个锻炼计划,或慢跑,或骑车,或体操等等,通过躯体运动来转移疲劳。

另外,还可以在闲暇时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爱好当中,如听音乐、聊天、旅游及收藏,和朋友去看场电影等等,以此为寄托而忘却疲劳。

在饮食上也以应注意调配,宜食清淡。节日的膳食多油腻,多食后,会增加体内的疲劳感。因此应尽量选择含脂肪低的食品。对那些已进入或即将进入慢性疾病状态的人群,应采用中医条理的方式,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适当选用一些调节免疫功能或强化体质的中成药制剂或保健食品。

心理压力产生时,如果不做调试与疏导,就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当你感到烦躁、郁闷、紧张时,不妨采取正当的宣泄法、运动法、旅游法、倾诉法等进行疏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6
跑完五千米后脸不红,气不喘。。。那在我眼里就是良好。。。
第2个回答  2013-10-26
身体素质好,抵抗力强,无疾病和重病.算是好身体了.
第3个回答  2013-10-26
运动好,不觉得痛之类的吧
第4个回答  2013-10-26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
  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身体素质的发展,对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实现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目的等都有重要意义。高中阶段是促进各项身体素质,特别是力量和耐力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错过时机,补偿就要花更大的力气。因此,抓住时机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对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收缩克服阻力和对抗阻力的能力,是人体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进行各项运动的基础。
  发展力量素质,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壮实程度,使身体更加结实、丰满、匀称、健美,还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和技能,减少运动损伤。
  高中阶段是力量素质发展较快的时期,应以改善上、下肢,胸背和腰腹肌肉力量为主,促使身体均衡发展,改变“豆芽菜”体型。
1.发展力量素质练习的变化要素
  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由一些基本要素组成,掌握这些要素及其规律,就可以根据锻炼需要,创造和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力量练习方法。
2.发展力量素质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二)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人的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 发展耐力素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新陈代谢水平,增强抗疲劳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坚毅、顽强等优良的心理品质。
  高中阶段是耐力素质发展较快的时期,体育与健康教学也将发展耐力素质作为重点内容。高中学生主要发展有氧耐力,适当发展无氧耐力。
  发展耐力素质练习方法的变化要素 (12分钟跑 )
12分钟跑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运动方式,对于发展有氧耐力,提高心血管功能的效果较好。介绍12分钟跑的方法:

  跑完12分钟,根据自己跑的距离,再查一下评分表,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有氧代谢能力水平。

  (三)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做动作的频率和动作幅度的大小,是影响速度素质发展的主要因素。

  发展速度素质,对于提高大脑皮层的反应能力和对身体快速指挥和协调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做动作更加迅速,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中学生速度素质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应不失时机,促进其发展。

  发展速度素质练习方法的变化要素

(四)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

  灵敏素质是指人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准确、协调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

  发展灵敏素质,对于提高大脑皮层的灵活性,能够在变化的情况下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某些相应的动作,培养良好的观察力、判断力的反应速度,促进其他各项素质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作用。

  发展灵敏素质练习方法的变化要素

  参考快速跑的变化示意图。

  (五)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

  柔韧素质是指关节活动的幅度及相关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和弹性。

  发展柔韧素质,有利于正确地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在突然用力的情况下,避免损伤肌肉、韧带等软组织。

  高中学生的柔韧素质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应加强锻炼,促进其发展。

  发展柔韧素质练习方法的变化要素

   结束语

  第一,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人的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对增进高中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高中阶段是身体素质发展的有利时期,应抓住时机,扬长补短,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侧重有氧耐力和力量素质的发展。

  第三,身体素质的练习方法有其规律,掌握规律可以创造多种多样的适合自我锻炼的方法。

  第四,要遵守身体锻炼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坚持经常,必有益处。

   思考题

   1.身体素质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2.根据发展身体素质练习方法的变化要素,结合自身情况创造一些发展身体素质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运动处方。

  身体素质的相互转移

  人体的各项身体素质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着转移现象。由某一素质的发展而影响另一素质的发展称为身体素质的相互转移。比如,力量速度的提高可以使速度素质相应地提高;一般耐力素质的提高,间接地促进速度耐力素质的提高;各项身体素质都依赖于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整体水平,并为素质发展提供条件,而素质的提高又可以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因此,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对改善健康状况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