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先后顺序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

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2、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3、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

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扩展资料:

双堆集战役属于淮海战争的第二阶段了,这是当时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主力与华东野战军的一场大规模村落攻坚战,当时这场战争是在人民解放军在碾庄圩战役后发生的,当时党中央根据当前的形势则决定以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和华东野战军两个纵队对其黄维兵团进行围歼,

当时国民党拥有十分强大的部队而且在人数上也占据很大的优势,而当时被我们包围的则是国军的第十二兵团,其司令员则是黄维,副司令则是胡琏,而这两人曾都在国军最精锐的部队中担任过军长,其在作战经验上十分强,

当时国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则是国军的第十八军,其在抗日战争中都展示了极其强烈的战斗力,而在解放战争中也曾造成过解放军很严重的伤亡。

而这次双堆集战役中国军则派出了国军的第十八军,当时这两支部队交手,战况极为惨烈,当时则华野派出了增援部队带领着重武器才获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而之后的大王庄战役,两军的交火极为惨烈,当时华野军则派出了4个团上阵,而当时国民党则是由第十八军和三十三团在那边守卫,而最终解放军则成功的获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而且将其第十八军和其三十三团全部消灭,而其解放军这这场战斗中也损失极大。

这场战争我们解放军不管是从武器上还是从部队人数上,都和国民党军队有着很大的差距,而这产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还是原由我们在战斗中有着很好的布置和在其指导员正确的指挥上我们才能战胜国军而且,我们解放军的战士不拍牺牲,英勇奋战,也是这场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而这产战争最后,我们消灭了国民党部队1个兵团4个军和11个师,而其总共击毙4万多人和抓其4万多俘虏,而缴获了很多武器,而这产战争也为我军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大战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5

先后顺序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

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2、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3、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

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扩展资料: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

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因为“三大战役”有它重大的历史意义,对我们了解历史和学习红军精神有做药重要。具体表现在:

辽沈:辽沈战役的意义在于: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平津: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我军在付出较小代价的情况下极大减少了国民党军的力量,同时对国民党的士气是沉重打击。 

淮海: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大战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5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5-27
第4个回答  2019-12-21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