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谦的【钗头凤】中描写了几个故事?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如:有人在坡外的夜半时 留三尺白绫 秋风吹散她倾城的宿命 。写了杨玉环在马嵬驿下遇难的事件。

破镜重圆:这是南北朝的故事;话说陈朝的皇帝陈叔宝,是个亡国败家的高手,他让自己的妹妹乐昌公主自己处理自己的婚事,他负责将所有人选都送去给妹妹挑选。乐昌公主还真挑选了一个如意的驸马:江南才子徐德言。好景不长,不久隋军就攻入了建康城(南京)。国破家亡之际,面临生离死别的徐德言,拿起了妻子梳妆的铜镜,将它一摔两半,自己和妻子各拿一半。他对乐昌公主说:“以你的才貌和身份,必不至于死,而是被送入权贵之家。到那个时候,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假如我侥幸得生,日后就去长安集市上卖残镜,以期相会的一天。”故事的发展正如徐德言所料,夫妻俩在战乱中失散,乐昌公主带着半面铜镜,被送进了权臣杨素的府邸,成了杨素的宠姬。乐昌公主本想以死免除羞辱,但是想到还有和丈夫再见面的机会,她又苦苦地熬了下去。(故事讲到这,又不禁让人联想起《射雕英雄传》里的包惜弱,被金国的王爷完颜洪烈劫去后,她依然从一而终,住在王府中依故居的样子而建的木屋中,直到最后见到丈夫杨铁心并和他一起逃走,最后两人死在了一起);再说这乐昌公主,每年的正月十五,乐昌公主都派人去约定的集市卖镜。到第三年,在乐昌公主几乎已经绝望的时候,卖镜的仆人带回了一面完整的镜子!但也带回了一首凄怆的情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桓娥影,空留明月辉。”奴婢们连忙将这件事件禀报了杨素,当杨素从乐昌公主口里得知了一切的时候,忍不住满肚子冒酸水。但是他也清楚,徐德言在江南文人中的名声地位极高。于是他举办了一场宴会,邀来众多文人雅士,徐德言也在其中。酒过三巡,杨素突然让人把乐昌公主请了出来。故人重逢,伤感难言,杨素假做不知,让席上诸人赋诗助兴。乐昌公主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此诗打动了席上所有的人,一时喧闹的场面沉寂了。杨素倒乐得做个顺水人情,他宣布自己要成全这对恩爱情侣,放他们归老田园。 乐昌公主和徐德言如在梦境,向杨素行礼作辞,离开了这座刻满哀伤耻辱的府邸。杨素这一举动,果然传为佳话。在史书上,也为他不高明的人生加了一笔亮色。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回归江南,在民间过着恩爱平静的生活。唐贞观十年,他们夫妻俩在一年间双双谢世。与他们合葬在一起,就是那面重圆的铜镜。 自此,破镜重圆就被用来比喻夫妻离散或决裂后的重逢或是和好如初。 第一个故事以圆满的结局收场,从此,大家准备看悲剧吧: 长恨歌:这个故事比较知名:大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起烽烟,天宝十五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携一班臣子及杨贵妃仓皇西逃,是月十四日,杨国忠被杀,玄宗被众官兵所逼迫,赐贵妃三尺白绫,缢死马嵬坡。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玄宗从四川东归,途中又经马嵬坡。夜雨潇潇,芳魂远逝;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相濡以沫: 出自《庄子》,原文是:“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呴(xu)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泉水干涸了, 两条鱼为了生存, 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 用口中的唾沫让彼此存活。但这倒不如彼此在江湖中自由地遨游,把彼此遗忘。这是我当年看《庄子》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段;相濡以沫,自此被用来形容共患难的夫妻;这首歌,也只截选了故事的这一段:两条鱼在泉水干涸的时候相依为命,相濡以沫。而庄子最后的一句:不如相忘于江湖;却因为说得太冷竣,未免显得无情,又与全篇的基调不符而被省略了;我们在以后的成语应用中,‘相濡以沫’成为我们所认同的情爱文化所颂扬的爱情典范;很多夫妻感叹,大家为什么可以共患难,却不能有福同享?通读《庄子》,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他的思想:他主张的是人无任何牵挂的来去于天地之间,不为名、利、感情,甚至生死等任何如过眼云烟的事物所羁绊;如果已不能相濡以沫,倒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有着太清醒的认识,就透着人世太深沉的悲凉…… 我想,这首歌的作者应该是不希望我把这一段写进来的,因为篇中所有的风月故事,让人念念不忘的都是相濡以沫的患难深情…… 长亭相送:出自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柳永词《雨霖铃》中所描述的也是一出凄美的长亭送别:“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长亭送别,说的是祝英台被召回家中准备成亲,梁山伯十八相送到长亭,其实这一段,应该是山伯还不知道英台本是女儿身,一路上英台多方暗示,但木讷的梁山伯仍然没有反应过来。两个人对话玑珠相应,情趣盎然。在越剧的《十八相送》中,这一出其实是没有那么凄然的;当然,芳草凄凄,两个小儿女并不知道这已是最后的欢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