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李绂担任的直隶总督,是个有多大权力的职位?

如题所述

《雍正王朝》中,雍正整顿旗务时遇到旗人抵制,在思来想去之后,他决定调李绂为直隶总督,继续推行“旗务整顿”。李绂在担任直隶总督后,又有哪些权力呢? 

《大清会典》赋予李绂法律上的职权

“总督”二字,最早出现于《汉书》。明朝嘉靖年间,始设总督大臣职位,管理蓟辽保定等地。当时,总督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专管某类事务的技术性总督,比如管理河流的河道总督;另一种是管理地方的总督,为临时性派出的朝廷大员,负责地方军政,其管辖区域的大小,均由官方文书临时规定,并不按当时的行省划分。总督上任之前,都要授命为兵部尚书或者都御史等职务,以此为其本官,而后受命差遣。

清朝沿袭明朝制度,刚开始设置的总督也属于临时性的专派,后逐渐多个省份都设置,于是就形成惯例,成为管理一省或数省的封疆大吏,其所辖区域的巡抚、提督等文武官员均受其节制,为辖区最高军政长官。总督为正二品文官,加尚书头衔者为从一品。

按照清朝官制,各省总督缺出“开列具题”,凡外官不分满人或汉人,应升人员一并开列。总督按惯例应该由都察院左都御史开列,以各部侍郎以及各省巡抚升任。

正常情况下,总督都有兼衔。明朝总督以部、院职位为本官,而清朝各部院的尚书、侍郎、御史等职位都有定额,因此,总督则该兼任部院衔。雍正元年,朝廷规定,凡总督授加尚书衔者,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其不加尚书衔者,俱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总督的职权:

“掌总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大清会典》”

由此可知,总督要负责辖区的所有军政事务,不仅要负责随时考核下属官吏,其三年大计、分年查阅营伍、考核将军都由总督办理,还要保障区域的民风建设、工程、重大案件等事务推进。此外,对外交涉也由总督办理。

清朝八大总督,直隶总督为执牛耳者,全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管辖今天的河北省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区域。直隶总督衙门的常驻地为保定,署内办事人员分为“书吏”和“承差”,加起来共五十人左右。

剧中,李绂看起来像学者,但他担任直隶总督后,可以调动四营直隶督标以及五营分防官兵,兼节制一营提标、五营镇标。

李绂在担任直隶总督期间,每年可以领取的俸银有155两,养廉银大约二万两,还有公费、役食数十两。如果他因公去世,朝廷还会发放给其家属抚恤金,祭银25两,葬银500两,建碑银350两。处理公务或面见雍正时,李绂的吉服冠顶用珊瑚,朝带上用四块镂金衔玉方版,每具上镶饰一颗红宝石,官服补子为仙鹤。

清流领袖带来的隐性权力

权力并不完全由外界赋予,自身的影响力也是一种权力。影响力越大,调动的资源越多,权力也就相应增强。

李绂一介文人,走的是科甲正途,经过多年努力,成功跃升为清流领袖。这是一个官职上不存在,但实际上影响力又很大的位置。在那个时代,国家的舆论都掌握在清流们手里,他们要捧谁,只要一个人出面,其他人帮忙转发,那个人就能得到很好的风评;他们要抹黑谁,只要写张大字报,其他人跟着起哄,那个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因此,李绂可以左右舆论形势,谁想要好的官声,找他帮忙写个帖子即可。那么多人找个他提字,可真不是因为他的书法有多好,更多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其他目的。

李绂当过考官,从他那里出来的考生,都唯他马首是瞻,大家可以相互照应,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打个招呼就行。此外,李绂是三爷的门人,长期在王府工作,这期间必然结识无数文人士大夫,长年累月的友谊,到了朝堂上就是攻守同盟。所以,他被贬时,才会有一大群人为其喊冤;雍正送他上刑场时,才会有那么多人为他求情;他回乡的时候,还有一大帮人来送行。

秋媚说:李绂是清流,舞文弄墨与谈经论道是其专长,但缺乏实际的政务能力,是一个被仕途耽搁的文人。他做官,只能徒有虚名;做自媒体,肯定是大V。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3
基本上可以管辖全国1/3的土地,而且在这些土地的管理过程当中,拥有非常大的权力,这其中包括肖战和军事权力。
第2个回答  2020-09-20
相当于军区司令。直隶是八个总督里面最高的一个,管辖现在的河北内蒙一代,为正二品。
第3个回答  2020-09-23
总督在古代是一个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掌握着本地的一切权力,在清朝是属于正二品的官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