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孩子经常焦虑,和母亲的情绪有没有关系呢?

如题所述

俗话说的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乃至小小的情绪都在无时无刻影响着孩子。

现如今焦虑情绪不再只局限于成年人,在孩子这一群体中越渐普遍,相信这与母亲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新近的研究表明,成人的许多严重焦虑障碍源于其生命的早期。儿童早期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主要来自家庭,因此,有必要从家庭角度探讨幼儿焦虑产生的原因。

母亲是一个伟大的角色,与此同时担负另外三重身份:妻子、女儿、儿媳妇。

多重身份,意味着她们身上的责任更为重大,承担的痛苦也会较之丈夫更为强烈。巨大压力之下,心理承受能力也会更大,从而焦虑也会更多。

那么母亲的焦虑是来自什么地方呢?

情绪得不到释放

中华民族对女性的赞美从来都是任劳任怨的,但是人就会有情绪,尤其在极度压抑的环境下。作为一个母亲,每天都要在家里带孩子做家务,生活重心都寄托在孩子丈夫身上,有时难免会感觉到力不从心。这时候的她们内心极度需要空间需要释放。

茫然的心理

丈夫每天忙着上班养家,自然而然家务活带孩子养孩子教育孩子的重担压在了母亲身上。但这些家庭琐事总会有鸡飞狗跳的时刻出现。

而此时自己最爱的男人又不在身边,没人可以帮助自己,孤军奋战,无知的未来不免让她们内心有点害怕不已,更多的是对生活的茫然。孩子跟母亲待在一起时间最长,当然通过母亲的言行举止感受到她们的焦虑。

孩子在这样的''枷锁''下长大,会形成一种''母亲参照效应'',影响到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

由于母亲向来都背负着''母爱光环''的压力,母亲总是被歌颂为伟大、无私的人物,这一点也让很多母亲背上了''枷锁'',承担着家庭的巨大压力。

在母亲的光环下,孩子很容易将母亲当成自我的一部分,这就是''母亲参照效应''。

因此改变孩子的焦虑,首先母亲就应当改变自己对于孩子的态度,尝试换一种交流方式,改变孩子们的炮灰心理,这样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孩子们的焦虑情绪。

幼儿焦虑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家长会感觉自己孩子变得比较胆小,容易恐惧或者是以前不怕的事物会突然变得很怕。比如孩子到了该分床独立睡的年龄仍然怕黑,稍微高一点的地方就害怕不敢去。

莫名其妙地的生气。

存在焦虑情绪的孩子会表现出注意力难以集中,心不在焉的情况。平常喜欢玩的玩具也玩不了多久,或者是因为经常并不好玩具而生气,打自己的头,用头撞墙等等。

退行?

有的孩子焦虑的表现是“退行”,似乎是又回到了很小的婴儿时候的状态。比如像小婴儿一样的撒娇哭闹,说话也不那么顺利,会像小婴儿一样说叠字,让人感觉孩子突然变小了。

焦虑情绪的不良影响

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小,可能大一点就会好了,觉得孩子小,大人哄一哄,带着出去玩一玩儿孩子的情绪就可以缓解了,勉强的把幼儿园上下来了。

到了上小学之后,会逐渐发现孩子对学校和学习会产生恐惧。

早期焦虑情绪没有处理好,会给孩子参与到集体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的时候,他很难去融入到幼儿园的环境里面。

所以,我们要尽早地帮助孩子更好的去学习管理焦虑情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8
我认为和母亲没有多大的关系,毕竟孩子在学习方面可能也会有焦虑,或者是对于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等等,都有可能产生焦虑。
第2个回答  2020-11-18
母亲情绪不稳定,发脾气,动不动就大吼大叫甚至动手,孩子容易紧张和恐惧,长大以后很容易参照这种方式处理问题,甚至对外界没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第3个回答  2020-11-18
有关系,如果母亲脾气大,经常凶孩子,对孩子没有耐心,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肯定会让孩子经常有焦虑情绪。
第4个回答  2020-11-18
肯定是有关系的,因为孩子是很会察言观色的,母亲不高兴自己就不高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