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孩子,在哪两种情况下千万不能打?

如题所述

每当听到教育专家说,对待孩子要温柔坚定的时候,被气急了的老父亲老母亲就会不禁怀疑:

这些专家是不是跟普通人不一样?面对熊娃也能忍住不动手。

这是一位家长给小编留的言:

我今天才打了孩子,我女儿上小班一周后,哭闹说不愿意上学了,我两天急性扁桃体发炎,嗓子疼的快冒血了。
3:50接她放学后,耐心的跟她好言相劝,听她哭诉,她一直说一直说,一直纠缠哭闹,我就这么陪着她说到8点多,嗓子都快痛死了,还是硬忍着开导她。结果到8点多的时候,刚刚好不容易她稍微恢复一点的情绪,突然又回到了回家时候的状态,等于说我这么熬着嗓子讲了4个小时的道理回到了零。就感觉她的脑袋跟石头一样,油盐不进,一句话没进到她的大脑,她全部处在她自己的情绪里,我再怎么温和的讲理,循循善诱都没用,真的忍不住啊。我跟她说,该讲的妈妈全讲了几十遍了,真的没话讲,也没力气讲了,她还是执拗的哭闹,我急火攻心,就把她痛捶了一顿。打完后,她冷静下来了,我又平复心情,继续跟她好好讲道理,这下她终于把我的话进去了。



这位妈妈道出了很多家长的心里话:不是我非得打孩子,而是不打根本行不通!

关于打孩子,小编还是想跟大家说一说。打孩子可不是为了出气,还得讲科学。

一、打是建立规则,不是发泄情绪

在开打之前,我们要明白一点:打,是为了规则的建立,而不是为了父母自己坏情绪的发泄。虽然打孩子是个力气活儿,但「怎么打」却是需要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的。

这一点上,行为主义先驱、心理学家华生给了我一些启发。他说: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一个由我支配的环境,我可以保证,无论这些儿童的祖先如何,我都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任何一种人,无论是政治家、军人、律师,抑或是乞丐、盗贼。



虽然我个人极不赞同用上述这种早期行为主义的主张去「驯化」孩子,但这其中所蕴含的「强化与惩罚」的教养方式如果能加以适当使用还是蛮有效果的。(「强化与惩罚」是心理学术语,别看它看起来挺不明觉厉的,其实就是赏罚分明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二、3岁以内、6岁以后的孩子不能打

首先3岁以内的孩子打不得。

3岁以前是孩子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

3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

这一阶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自主性与羞怯、疑虑之间摇摆的状态。

如果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打骂,不仅没有警示作用,还会让孩子对自身的行为感到疑惑,进而感到羞耻。

长此以往,就会养成胆小的性格,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最重要的是,3岁都不到的孩子怎么能经受住成年人的“巴掌”呢?

娇嫩的皮肤,即使下手很轻,也很容易造成伤害,尤其是孩子的头部,稍微有碰撞,就很可能发生脑震荡,影响大脑的发育。



其次,6岁以后的孩子也不要打。

6岁以后,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自尊心也越来越强,开始渴望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得到父母和他人的认可、赞赏。

在这个阶段,无论是行为暴力或是语言暴力,都会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很有可能发展出懦弱自卑、自我认知低下的性格,对孩子的人际影响造成不利影响。

而且,在这一时期打骂孩子,孩子能够清楚地记住父母对自己的态度。

不仅形成长时间的心理阴影,而且孩子还会有样学样,慢慢成长为脾气暴戾,一言不合就对他人恶言相向的人。



此外,哈佛大学心理教授曾对一些孩子进行测试。

他们发现:

孩子1岁时,想象、创造力高达96%,随着年龄的递增,7岁便发生逆转;

10岁时,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消失了,只剩下原来的4%。

这是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平均会遭受到两万次的“伤害”。

其中,对他们伤害最大的,竟来自父母。

所以,父母的打骂很容易抑制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变得畏手畏脚,缺乏好奇心和热情。

三、及时惩罚才有科学性

当然了,我这里要讨论的是科学,那惩罚的科学性在哪里呢?就是——即时惩罚永远最奏效。

也就是孩子刚一犯错就惩罚,最能让他牢牢记住到底错哪儿了,孩子会特别容易建立惩罚和错误行为之间的联系。

所以惩罚要在犯错的当下,让他挨个明白揍;如果犯错的当下不方便惩罚,那回家惩罚之前也一定要清楚列出他的罪状。



我个人不太赞同那种秋后算账的惩罚方式(尤其是低龄幼儿,因为他们的记忆系统还不牢固,所以间隔惩罚效果甚微)。

惩罚,或者说让孩子害怕被惩罚,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让某种不希望(undesired)的行为更少出现,让孩子明白这个社会的规则是如何运行的,才是惩罚的目的。

如果孩子只知道怕打怕疼,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这打不是白挨了吗?

有位同事读了很多育儿和心理学的书深受触动,打算好好跟孩子相处。

儿子犯错时,他强忍怒火,想给孩子讲讲道理,结果孩子不知所措,战战兢兢地问“爸爸,我真的没做别的,我知道错了,你打我吧!”



孩子对父母“突然的改变”难以相信,甚至觉得这温柔的背后一定憋着什么可怕“大招”。父母之前的暴力行为,已经影响了孩子的道德思维。

孩子的话让他刺激很大,也发誓要改掉打孩子的习惯。

有一次,为了让举起的手不落在孩子身上只好以手捶墙,后来感觉自己要失控的时候,他就出去暴走冷静一下。大概用两三年的时间,才改掉自己伸手就打的惯性思维。

四、惩罚孩子的同时,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当感觉到自己情绪不好时,最好能自觉地远离孩子,让自己平静一下,想清楚“我为什么生气,为什么烦躁”。

想办法排解不良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发泄,慢慢地会培养出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和控制能力,降低发脾气的程度和频率。

如果孩子大一些,不妨直接告诉他,你现在情绪有些差,需要他的理解和帮助,提前预警,同样可以降低双方发生冲突的机率。

有时候“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我控制不了那个乱吼乱叫的孩子啊,除了打,没有别的办法让他停下来。”

办法肯定是有的,比如我会常用“积极暂停”法,在家里设一个“冷静角”, 放一些他们喜欢的玩具,书籍。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让他在“冷静角”坐一段时间,转移称他的注意力,慢慢地他坏脾气会消失,他也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个方法,也一直让我保持着打孩子的零纪录。

如果孩子因为不当的行为而被惩罚,也要让他知道,你不会因为犯错而不爱他,可以跟他说“我不喜欢你刚才的(某种)表现,但我依然爱你。”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但这也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不过,想要提醒大家的是,方法都很简单,但这个反思与改变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改变之路虽然艰难,但为了孩子,相信每个家长都愿意付出与坚持。

当然,最好走的一条路是,从最初的那一天就温柔地对他,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和温暖。

家里的气氛越来越好,冲突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好沟通,做父母的会越来越省心,这个并不会,养育孩子哪有省心的,不是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1
你不能一怒之下打孩子。因为这个时候打孩子往往只是为了泄愤,惩罚往往失去了分寸,忽略了孩子犯错的原因,也使得很难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打他,所以很容易误伤孩子。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阶段,孩子的自主意识很强。同时,孩子的良知和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开始出现。
第2个回答  2021-03-11
在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可以打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情或说错话的时候不要打,而是要告诉他为什么是错的。
第3个回答  2021-03-11
孩子非常的无理,霸道的时候可以打。不知道他犯错原因的时候不能打,人多的时候不能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