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数据:驱动业务的数据分析实战》陈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不要急于动笔,先问问自己,若手里有一笔资金,自己会投资这个项目吗?如果投资,自己会担心什么问题?自己担心的问题,就是报告要写的内容。
第一,担心收益高不高,有多高,伴随的风险是什么,有多大,如何防范。于是, 报告中需要写项目收益和项目风险
第二,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发生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如果是未来,还需要进行推测。于是, 报告中需要有预测的内容
第三,投资项目是孤立存在的吗,还是说有多家公司也能做这个项目。于是, 报告中需要有项目公司的内容
第四,项目什么时候投资,投资的外部环境怎么样。于是, 报告中要有环境分析的内容

客户满意度指标体系——RATER指数

假设要为某彩电企业做用户偏好分析,你将调研哪些方面?
由于用户偏好体现在用户行为上,因此调研内容取决于你如何描述用户行为。具体分解为两个小问题:
问题1:用户在购买和使用产品的 过程 中具体有哪些行为? -->对应时间线索
问题2:你会从哪些 方面 对用户行为进行描述? -->对应结构线索

时间线索上,可以用 用户行为五阶段理论进行展开

结构线索上,可以用5W2H分析用户行为

两者结合,得到彩电用户的偏好分析

1、标准式演绎

2、常见式演绎
常见式演绎最主要的形式是4W模式:

1、选择谁?

根据两个维度将对象的吸引力和相对竞争力划分为高、中、低范围(9个象限),纵坐标为对方的吸引力,横坐标为自己的竞争力。

2、为什么选择他?

3、爱情发展轨迹

4、如何赢得爱情

● 必备属性(简称M):产品或服务的最核心的属性。具备该属性,只能使用户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 一维属性(简称O):与用户态度线性正相关的属性。若具备该属性,则用户满意;若不具备该属性,则用户不满意。
● 魅力属性(简称A):用户期望的属性。具备该属性会让用户满意,不具备该属性也不会招致不满。
● 可有可无属性(简称I):无论是否具备该属性,用户都无所谓,这是多余的属性。
● 厌恶属性(简称R):具备该属性,反而招致用户不满。

相关视角探索的是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相关关系。
1、规模预测
寻找影响目标变量的因素,然后建立回归模型,便可预测目标变量的值。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回归模型,企业根据技术、资本、、劳动力的投入预测产出规模

2、精准营销
要开展精准营销,就要搞清楚 用户特征和用户偏好 之间的关系,判断两个因素之间是否有相关性,例如性别与颜色喜好,若性别对颜色的喜好会产生影响,则可以根据性别判断顾客的颜色喜好。

P值小于5%,小概率事件居然发生了,那么SSR=0(即不同性别的颜色偏好没有差异)的假设站不住脚,拒绝这个原假设。因此可以对不同性别的用户推荐不同的颜色。

“标的车”即购买保险的车辆。当“标的车”在半年内的异动(出险、换牌、换人)超过3次时,需要注意这极大可能是一笔车险欺诈事件。

背景:某航空公司旅客满意度分析项目。航空公司找A咨询公司做了分析,但觉得A公司的分析不够深入,于是找到B咨询公司,希望有更多的价值输出。

A公司的分析评估提供了8个指标(广播、态度、餐饮、安全...),B公司通过焦点小组座谈又增加了8个指标(价格、形象、娱乐...),总计16个指标。

这么多指标,从哪里下手呢?有一条逻辑线索叫做 重要性 ,针对16项指标做KANO模型

对所有指标进行重要性和满意度的排序:

分析思路是从研究目的到研究内容的分解过程,是对需求的细化。因此战略分析需要思考两个问题:

战略分析的目的是:帮助企业进行战略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 目标市场 。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市场环境是指市场的现状,主要衡量市场环境的指标有: 市场规模、利润水平、增长速度、成长潜力、所处生命周期
企业当然想寻找一个市场规模大、利润水平高、增长速度快、成长性足够强以及处于成长期的市场。但是这样的市场往往可遇不可求,不可能在每一个指标上都表现的完美,所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资源与定位进行取舍。

SWOT中,机会和威胁是用来判断市场吸引力的,优势和劣势是用来判断企业竞争力的,因此:

以优势数据为例进行计算:

背景:近年来,彩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日系、韩系为主的外资品牌在特级市场、一级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并且占据高端市场;国内品牌竞争更为激烈,价格战愈演愈烈,挤压微薄的利润空间。
国内彩电品牌A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为摆脱价格战,提升核心竞争力,需从用户入手,针对不同用户的偏好开展差异化营销,为此需要进行彩电用户偏好分析。

要理解这个差异化营销,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 为什么企业需要开展差异化营销? -->因为用户的偏好和需求存在差异性,找准这部分差异从而进行精准营销,可以事半功倍
● 为什么用户偏好分析可以支持企业的差异化营销?
基于时间思维和结构思维,用户偏好可以分为5阶段和7要素:

1、产生需求阶段:用户需求(why)存在差异。工作、学习、娱乐、送礼?
2、信息收集阶段:用户收集渠道(where)存在差异。熟人、抖音、知乎、广告?
3、方案比选阶段:用户关键购买因素(What)存在差异。价格、颜值、轻薄、品牌形象?
4、购买决策阶段:用户决策方式(How)存在差异。全方位考量、决策速度...
5、购后行为阶段:用户使用场合(When/Where)存在差异。打球穿球鞋,跑步穿跑鞋,工作穿皮鞋,家里穿拖鞋。

除了Q1~Q18,还有一些基础信息

分析框架:

分析方法:

其中,百分比是这项数据占总数的比例(一般是计数); 有效百分比 ,剔除了缺失值等过滤因素的占比。

其中,N代表样本量。

根据方差分析的检验结果,可以总结出各类用户在购买和使用彩电产品时,在以下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5-7),因此各类用户偏好差异的对比就要围绕这些方面展开分析:

方差分析+数值型题目=比较均值的范围

可以看到,单身群体对于促销最为敏感(价格敏感),有老有小群体对促销最不敏感(猜测是因为强需求的原因,更多的考虑是否满足需求)

方差分析+分类型题目=交叉分析的范围

以性别、购买时的考虑因素(刻录功能、耗电量、上网功能、他人推荐、促销活动)、规格为例进行解读(即 将spss的结果转为更易理解的图表,并配上结论)

背景:甲保险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是车险。近年来车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甲保险公司确定以 精准营销 为发展战略,计划针对车险目标客户的需求开展定制服务,为此,需要进行车险客户分类调研分析。

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所选的维度要把客户的差异区分,使各类客户类间差异大,类内差异小。这就需要用方差分析来检验。

分类维度:生活状态+保费金额(分别对应问卷的Q13和Q6)

因子分析 :剔除相关性,降维。操作如下:

因子分析的前提是原始维度具有相关性,适用性检验判断原始维度是否具有相关性。

上表的数值称为因子载荷,表示因子对维度(即9个语句)信息的解释程度。
从上表可知,因子1解释了“买衣服都买便宜的”这个维度54.1%的信息,而因子2解释了该维度49.0%的信息,54.1%与49.0%数值相近,表明因子1和因子2都具有该维度的特征,具有相关性。同理,该表还显示出因子1和因子2都具有“喜欢独自享受安静的生活”“下班后尽快回家”维度的特征......
如前所述,因子分析的目的就是剔除相关性,使各个因子具有差异化的特征,而目前的成分矩阵没有达到既定效果,因此需要进行因子旋转。

迭代聚类(如kmeans)仅适用于连续变量,而因子类别是分类变量,因此使用层次聚类。

考虑到各类人数要均匀,初步判断聚成5类

方差分析:分析→比较平均值→单因素ANOVA

因子类别是分类变量,因此使用交叉分析描述各类别在生活状态上的差异:分析→描述统计→交叉表
保费金额是数值变量,因此使用比较均值描述各类别在消费档次上的差异:分析→比较平均值→平均值

根据上面的交叉表(类别)和均值(保费),对5类客户进行命名:

如何选择目标客户?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 客户吸引力如何,值不值得你去做?
● 企业竞争力如何,你能不能做得来?
刻画客户吸引力的指标有客户规模、增长率、利润空间、生命周期等;
刻画企业竞争力的指标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品牌口碑、资源实力等。

在本案例中,经过公司讨论,决定使用 【客户规模+保费金额】衡量对客户的吸引力 ,使用 【市场份额】衡量公司在各类用户上的竞争力

频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频率

客户规模 (上图的【有效百分比】)+ 保费金额 (前面【类别命名】那儿),用于衡量客户吸引力。
由于该保险公司是一个坚持低成本策略的企业,因此更关注客户规模,赋予客户规模的权重60%和保费金额的权重40%。
由于两者量纲不同,因此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

交叉分析:分析->描述统计->交叉表

从下图可以看到,该公司的目标客户是中端外向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