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两年,如何做自己的职业规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又是一年的盛夏八月,知了和鸣,雨季冲刷蒸腾的暑气。

一张张新面孔涌进公司,带着久违的青春书卷气息,就像两年前的自己。

然而现在的自己,目光不再有两年前的清澈,言辞不再锐利,锋芒顿挫不复过往。

后辈们轻轻叫一声师傅,才恍然大悟自己已经跨出了象牙塔,站在社会大门里。

两年的时间跨度,现在的自己也未必比这些毕业生多学会什么东西。

每一天机械重复着手头上的工作,两年时光换来的只是业务熟练程度的提高,产品知识的了解。

这样的自己和刚入行的新员工差别其实微乎其微。

程序化的工作做得太多,所有的工作好像闭着眼睛都可以流畅完成,以至于太久没有用脑去思考。

这两年的工作到底给自己带来了多少成长,而未来又该走向何方。

和新人们嘻嘻哈哈开着玩笑,不厌其烦地回答着他们的提问:你觉得这个工作怎么样。

我们吐槽工作的不顺心、上司的苛刻和生活的辛苦,苦口婆心地给他们工作忠告。

却发现这种语气和进入大学时候遇到的师兄师姐一模一样。

他们说加入学生会没有用浪费时间,却有人凭着学生会经历找到了更高更大的平台。

所以到底什么才是这两年工作带给自己的体悟和感受,什么才是自己真正的收获呢。

这样静下来的时候,看着新人们朝气蓬勃的面庞,也不禁陷入深思。

猛然回首才发现,很多时候,工作的时候心中只有手头上的任务,而没有从大局出发。从而陷入日常琐碎的事务里,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而源源不断注入就业市场的小鲜肉们,有着更充沛的精力、更好的可塑性和学习能力。

作为一个工作了两年的职场老油条,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在职场上打出漂亮的成绩呢。

这时候,对自己做一个合适的职业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既然有了两年的工作经验,对这个行业、公司和岗位应该都有了自己的了解和见地。

可以明确知道这个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是什么,这个公司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路径是怎样的。

充分掌握了这些信息,其实就是给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基础。

从现实条件出发

首先,要回想一下在过往的工作经历中,自己凸显的特点、长处和兴趣偏好。

分析自己是活泼开朗喜欢与人打交道还是更愿意低头钻研与物过招。

了解自己在什么业务方面曾经获得过上级的褒奖,回想什么业务自己处理会感觉轻而易举小试牛刀。

这些都是两年工作带来的线索,引导我们去思考未来自己职业的走向。

往未来考虑

然后,仔细分析未来想要达到怎样的生活状态,现在的公司和职位在未来是否可以完成自己的目标。

比如希望自己在30岁能够成为年薪40万的初创公司的产品经理,那么现在自己的职位能不能让自己积累足够的经验和人脉,从而能够成功跳槽到初创公司应聘经理职位。

或者是希望自己3年内成为年薪20万的业务主管,现在自己的所做的业务通过怎样的晋升渠道可以竞聘成为主管呢?

这些目标是通过自己两年的所见所闻来合理规划的,既不能过高不切实际也不能太低没有动力。一个合适的职业目标,是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又稍微高于自己的能力的。

细化成长目标

接着,要将职业目标拆分细化,将其变为一个一个的小步骤,落实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

如果通过信息搜集发现本公司无法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就要规划如何在本公司里学习相关的业务、提高通用能力并更好地拓展人脉,为自己未来跳槽到合适的公司选择合适的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而能够通过现在职位完成的目标,就给自己寻找一个对标榜样。

向他学习吸取经验,更好地运用过来人在这条职业道路打拼的亲身体会来助力自己勇往直前。

对于那些实在无法准确列出每个阶段每一步骤的人,可以先尝试着做一些自己能够切实完成的更加细化的目标。

例如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成为该月的优秀员工,拿到这个季度的最佳方案奖等等,这些现在立即可做的小事情。一方面是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能让领导看到自己的实力,也给自己未来跳槽或者创业积累更多的经验案例。

不断修改调整

最后,根据社会环境、公司经营状况、行业发展情况等因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调整。

常言道计划赶不上变化,虽然我们通过前面几步作出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同样要求我们及时跟进和完善规划。

入职了传统国企的职员在家庭变化的情况下,也依旧需要整合自己在职期间锻炼的能力。

当企业发生人员调动或者其他转变的时候,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跳槽到合适的企业。而销售人员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人资经理,银行职员可以进入互联网做运营。

个中原因只有自己知晓,所以说没有一尘不变的计划,只有变化是不变的真理。

察觉市场环境的变动并随之变化,才能作出不断完善的职业规划。

工作了两年我们获得的不应该只有工作经验,我们在思维、眼界和能力方面同样应当有所提高。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也是对这两年工作的一种充分利用了。

——En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