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

如题所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调动多种感官,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动画,多姿多彩的图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能够感受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一些优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再现课文情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如何巧妙地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这一直以来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的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如:《落花生》一课,理解父亲谈花生的两段话的意思是重点,特别是借花生说道理是难点,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显示画面:左上方是“落花生”图,形象地演映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里,果实埋在泥土里,一定要挖出来才知道的特点;右上方是“高挂枝头、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苹果、石榴”;下面是活动文字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图画形象上观察感知到同类植物的不同之处,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对比写出两种事物本质的不同,从图文创设的意境中,从视听创设的感知中,学生自然品味出父亲将花生和苹果等作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从而反映花生“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同时让学生读读议议,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自然的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难点迎刃而解。
二、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能渲染课堂气氛,陶冶学生情操
文章理解的最高境界是“入神”,也就是情感同化。教学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最终让学生在通过学之后,在思想和情感上达到与文章的“神”的统一,亦即为情操的陶冶,也只有学生的“心”与文章的“神”得到沟通――被同化,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我们知道许多文章内蕴深刻,情感深沉,意境深邃。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心神都投入到文章特定的氛围情趣之中,才能体味到文章的深层意义,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手段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而应用多媒体极易出现这一效果。例如我在讲《触摸春天》一课时,课的开头是这样导入的,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盲女孩在花间游玩,无意间她捕捉到一只蝴蝶,在优美而又缠绵的乐曲中,我用动情的语调诉说着这个动人的故事当我说完后,学生们还沉浸在那美妙的画面与音乐中,此时的学生已经不由自主地进入状态,新课就在这和谐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语文课上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介入,跨越了时空距离,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学过程,强化学生感知,促进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和联想,激活思维。执教可见,借助多媒体展示教学过程,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适时地运用媒体能擦燃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新课程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运用多媒体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遨游的遐想的空间,学生乐于学习,当老师提出问题后,他们也乐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从而擦燃灵性,主动探究求知。
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善于挖掘资源,拓展学生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课外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语文真正与生活融合!”在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方面,多媒体课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现在的语文书几乎每课的课后都有阅读链接和小资料袋,这也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有了多媒体,班内就可以上网搜集一些有用的资料,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学生们也就乐于学习了。
如果说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是无比浩瀚的大海的话,那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上的使用就是那一颗有份量的石子,“小石子”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上的使用,必定会激起语文教学上的大浪滔滔。
总之,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血液,改变了“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形式。然而,课堂教学是40分钟的艺术,就如一首歌,要讲究起承转合。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为教育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展示一个新的天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