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钺

如题所述

銊,作为斧的起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的出现与斧几乎同步,而在形式上也有着相似之处。古籍记载:“王者左手执銊,注为大斧。”这表明斧和銊原本在大小上并无明显差异,但为何不直接称其为大斧,而是冠以銊名,这反映了两者虽相似但又有所区别的特点。銊的头部比斧大三分之一,杆端则多了一个矛头,长度约为一尺六寸,因此銊的杆身比斧长出六七寸左右。斧的杆端没有钻孔,因此在三十六种技法中,缺少点逗等方法;相反,銊的杆端类似枪杆,带有三个尖锐的钻孔,以备应急时作点格之用。至于其他构造,銊与斧基本一致,重量也相当。斧和銊就像枪和矛,箭和弩,形式上的差异微乎其微,功能上也相差无几,所以能掌握三十六法精髓的人,銊斧皆可运用自如。


钺,作为斧的一种变体,体积较大。汉代刘熙在《释名·释兵》中解释:“钺,豁也。象征威力无阻,所向披靡,令敌阵瓦解。”在春秋战国时期,钺的出土相对较多,但其作为实战兵器的角色已逐渐减弱,转而成为礼仪庆典中的象征物和明堂礼乐舞蹈的展示工具。这是因为随着刀剑的广泛使用,笨重的钺逐渐退出了战场,转向了象征性的地位。


扩展资料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技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