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实无所舍,亦无所得”的意思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不付出就不会有回报。

出处可以参考:《了凡四训》

“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故《金刚经》云:应无所著而生其心。在传人中国后,迅速与中国传统的老庄道学思想相互融会,成为“禅”的一种哲理。随着光阴的流转,“舍得”这一禅理,又迅速渗透到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并逐步演进为一种雅俗共赏、启迪心智的“生活禅”。

“舍得”既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更是一种处世与做人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生,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间,达到和谐,达到统一。

扩展资料

古人对舍得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舍得舍得,先舍而后得。欲取之,先予之;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然而这只是对“舍得”一般意义上的理解。

舍得的第二个层次:舍,就是得。蛇在蜕皮中完成了长大,人在经历中迈向了成熟,在进退取舍之间,感悟了生命的真谛。

舍与得就如天地、水火、阴阳,在对立统一中,实现了了和谐。这和《心经》里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并无二至。包含了一个古老而深奥的辩证法。然而,当我们在说“舍,就是得”的时候,其实依然执着于“失”与“得”。

舍得的第三个层次该是“无所得”。“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故《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谓“住”,就是指一切捆绑和束缚我们的那些妄想和杂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5

“实无所舍,亦无所得”的意思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不付出就不会有回报

对舍得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舍得舍得,先舍而后得。欲取之,先予之;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然而这只是对“舍得”一般意义上的理解。

    舍得的第二个层次:舍,就是得。蛇在蜕皮中完成了长大,人在经历中迈向了成熟,在进退取舍之间,感悟了生命的真谛。舍与得就如天地、水火、阴阳,在对立统一中,实现了了和谐。这和《心经》里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并无二至。包含了一个古老而深奥的辩证法。然而,当我们在说“舍,就是得”的时候,其实依然执着于“失”与“得”。

    舍得的第三个层次该是“无所得”。“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故《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谓“住”,就是指一切捆绑和束缚我们的那些妄想和杂念。

清代陈伯崖有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这里说的“无求”,是告诫人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望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杯水,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会澄澈清明。一个人,只有做到了淡定从容,方能明心见性,无为而无所不为。这才是“无求”的最高境界。和那种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着这天壤之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20
施比受有福,舍比的有福。苦受乐受都是苦,因为想着得到,所以会患得患失,日日困苦。
做人,之所以举步维艰,是因为背负太重;之所以背负太重,是因为不会放弃。置人于死地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的欲望。学会了舍,便明白了如何得到,便懂得了放弃的意义!
人无所舍,亦无所得。舍,是为了更好的得!
有舍,才有得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世间难有两全其美,总有一方舍弃,一方得到。
舍弃了城市的安逸,才能采到新鲜的山花;舍弃了港湾的安全,才能收获深海的鱼虾;舍弃了眼前的虚荣,才能得到努力后的掌声。
生活,舍得之中,自有深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