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八纲辨证论治

如题所述

-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特色。对于疾病的精准辨识,是中医诊断独有的、特殊的内容,它是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掌握了辨证论治,即使没有明确的病名诊断,或者虽然有病名诊断但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殊疗法,运用辨证论治,也能对疾病进行有效治疗。
中医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辨证分类方法,其中最基础的是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中医辨证的八个基本纲领。医生通过对患者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位置的深浅、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大体病位来说,总离不开表或里;从基本性质来说,一般可区分为寒与热;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主要反映为实或虚;从病证类别来说,都可归属于阳或阴两大类。因此,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尽管极为复杂,但运用八纲对病情进行辨别归类,则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所以八纲是辨证的纲领。
- 「八纲辨证的特点」
(1)六纲可分属于阴阳,故八纲应以阴阳为总纲,如阳证可概括表证、热证、实证,多见于正气旺,抗病力强或疾病初期;阴证可概括里证、寒证、虚证,多见于正气衰,抗病力低或疾病的后期。
(2)八纲病症可互相兼见,如表寒里热,表实里虚,正虚邪实等。
(3)八纲病证可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一般有阴证转阳(示病情好转),阳证转阴(示病情恶化),由里出表(示病势向愈),由表入里(病势发展),由虚转实(预后良好),由实转虚(预后较差),热证变寒(表示正虚),寒证变热(多为邪实)。
- 「八纲辨证的科学性」
八纲辨证是有其科学性的。八纲的分析归纳病证矛盾的人性的总纲。近些年来,不少人从临床观察、解剖、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等方面,采用血液循环、基础代谢、病理、免疫学等指标研究了中医八纲辨证的理论,说明八纲是有一定物质基础的。
(1)八纲辨证的临床观察分析,八纲的每一纲,都各自代表具体的证状与体症相结合的证候群,有其相应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基础。
阴和阳是八纲的总纲。阴证说明人体各脏腑、系统和新陈代谢机能处于抑制、衰减的情况;阳证表明上述机能正处于异常亢进状态。
表和里用以概括病证表现部位的深浅和病势的轻重。表证病情较轻,多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及这些组织神经血管等症状;里证病情较重,多表现为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内脏症状。
寒和热是指疾病的性质。寒证大多是人体的生理机能衰退或对有害动因的适应性反映能力低下的表现;热证大多是对有害动因的适应性反应能力旺盛的表现。
虚和实是人体与致病因子相互斗争状态的反映。虚证表现为正气(指一般物理机能和防御机能)不足,是全身机能或某种重要脏器功能衰弱表现;实证是邪气有余(病症多表现急剧,显著,为机体与有害动因剧烈斗争的反应)。
(2)八纲辨证的病理解剖学基础:
阴证、阳证常分别概括表里、寒热、虚实的病变,故也可反映病理形态学以至病理解剖学的有关变化。
表证一般除体表小动脉收缩,皮肤表现为一时性苍白缺血外,还包括一部份呼吸道及眼、耳、鼻、咽喉粘膜的炎症反应,肌肉的水肿或轻度炎症,中枢神经系统的充血或缺血等;里证则常见各系统、各脏器具有明显的病理改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