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这6类人,赶紧远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1、总爱显摆自己「懂得很多」的人

永远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会顾及别人的感受。

你有事找他倾诉,在他眼里,就又给他一次显摆自己的机会。他会跟你说,这件事你做的不对,你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那样做……

总以一个“过来人”,或者“懂得比你多”的人自居,打着「 我说这么多都是为你好 」的旗号,硬生生地把我们想说的话憋了回去。

到最后你就会开始不断的否定自己,为什么我没有人家聪明?我怎么这么笨,这点事都没处理好。

所以,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在变相的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记得有一次,工作上被领导指责了之后,下班后我就找我朋友倾诉。

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她就开始当起了老师,给我讲哪里做的不对,哪里应该改,下次应该怎么做。其实不用她说,我也清楚,我找她倾诉,只是单纯地想找个人安慰一下自己而已。

你以为自己讲的头头是道,是在帮助别人,其实恰恰相反,这种行为只会堵住对方表达当下情绪和想法的通道。 当对方倾诉的需求一直得到不到满足的时候,那么这段关系只会迅速冷却,甚至消失。

2、总拿「我就是这么个人」,「我说话比较直」当借口,说出难听的话的人。

这种人,看似「很坦诚」,但实际上却是极端自私自利,从不考虑他人感受的人。

明知可以用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却偏偏想要达到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例如:

我这人说话比较直,你别放在心上,你今天的穿搭好low啊,谁给你搭的,这么土!

他们其实想表达的是:我可以随意的讽刺你,但你不能生我的气,不然就证明你这人太小气了。

抱歉,我这人就是很小气。

既然你知道自己说话难听,那你更应该学会闭嘴,难道父母没教导过你要懂礼貌吗?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真性情」,其实这就是在刚愎自用。从来没换位思考过,假如别人也这样跟他们说话,他们自己能不能接受。

这种人很少会尊重他人,而且缺乏人际交往之间的界限感,他们随时可以越界,今天会干涉你的私事,那明天就有可能对你的人生抉择开始指手画脚。

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虽然我们不用做到每个人都喜欢,但最基本要做一个不会被别人讨厌,甚至远离的人。

懂得倾听,会换位思考别人的感受,才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开端。

同时,多鼓励,多认可他人,会让你的人际关系更融洽。就比如看到自己喜欢的回答,会点个赞来表达对答主的认可,自己也能感受到双击屏幕的快乐。

3、经常打击、否定你的人。

《淮南子》中对于交友是这样说的: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意思是说,跟自己志趣相同的人交朋友,哪怕隔着一千里的距离,也会比较亲密;跟自己志趣不同的人,哪怕门对门,也无法沟通。

那些经常否定你,不认可你的人,就是跟你志趣不同的人,对于这样的人,哪怕面对面也无法沟通。

因为这类人总想在言语上胜你一筹,心高气傲,同时也接受不了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

跟他们待在一起,你会经常感觉自己就是个行走的智障:

这部《活着》太好看了,余华的代表作,强烈推荐。

你说错了,余华最新出版的《文城》才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你肯定没看过。

为了维护自己内在的价值观,他们会不断下意识地否定他人,并试图把自己的这套价值观,强加到他人身上。

其实对错,只是一个人主观的判断,并不存在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但把自己标榜为「我永远正确」,实在是很让人厌烦。

如果想要避免遇到这样的人,首先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学会从心里认可别人。所以我建议大家,平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多读书,读一些经典著作。

当你读的书多了,你的思维、认知、内在的价值观,会得到很大的提升,随之而来的品性和修养也会得到更好的改善。

4、负能量缠身,特别喜欢抱怨的人。

这类人大多眼界狭窄,只看得到身边那些鸡毛蒜皮,毫无意义的事情。

“干啥啥不行,抱怨第一名”,就是用来形容他们的。

他们就像一块负面磁铁一样,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人类社会最阴暗的那一面,哪怕是美好的事物,在他们眼里,也会黯淡无光。

迎面走来一对情侣,我们看到的是「人家真幸福」,而在他们眼里,就会是「这女的穿的那么暴露,肯定不是什么正经人,那男的,长的那么矮,还想高攀别人,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这种人,总喜欢把自己的不如意,转嫁到别人身上,以为这样就可以减轻自己的挫败感,但其实,这样的行为会让自己显得更自卑,更怯懦。

如果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那你也会被他们拉向那个黑暗的深渊,与他们一起咒骂社会的黑暗,人性的阴暗,暗地里再舔舔自己那不如意的伤口。

更可怕的是,他们一边抱怨,一边又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不肯往前迈出一步。

因为他们“嘴炮”的功夫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他们再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去行动了。

即使你好心好意想帮他们一把,他们都是不会伸手的那种。

总之,如果你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最好远离这种人。

5、只敢跟家人发火的人。

别人面前「装孙子」,回到家里「就成爷」,这是这类人最典型的表现。

在外人面前低头哈腰,在家人面前趾高气扬,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

上一秒还在说:“李总,有事您就多吩咐。”

下一秒就立即切换:“这点小事都处理不好,要你有什么用?”

后者有很大的可能是下属或者家人打来的电话。

一个人对家人的态度,往往最能流露出他真实的一面。

我们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里跟家人倾诉,这本没什么。但是不能为了寻求安慰或者心理补偿,就以伤害亲人为代价。

家人会永远包容你,但你不能为此就理所当然。

我们都知道垃圾要扔进垃圾桶,那情绪上的垃圾也要定时清理排解,但请不要把情绪垃圾扔给最爱你的人。

6、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谴责别人的人。

这类人通常是「键盘侠」、「杠精」的化身。

新闻热点之下,就是他们的狂欢圣地。

他们用道德来伪装自己,从而让自己可以名正言顺的随意剥夺别人的话语权。

有一次,我在网上的评论区里评论了一句:“可能他也有自己的难处吧。”

结果当天晚上,我就收到了很多私信,打开一看,全是各种难听的、晦涩的、不堪入目的话,(当时真是受到了一万点暴击)导致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都没敢再上网。

在生活中,他们总是以“老好人”来示人。

他们的高频话语,我来翻译一下他们背后的潜台词。

“我说这么多都是为你好” 潜台词是:你必须无条件地听我的,不然你就是白眼狼。

“别人那么忙,迟到一会也很正常。” 潜台词是:你这么闲,多等一会怎么啦?

别人的感受和情绪,在他们的「价值观」面前,没有任何意义。

在他们内心的小世界里,自己就是最高法官,他裁决你对,你就是对的,他裁决你不对,你就是错的。

其实,道德是拿来约束自己的,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少犯点错误,但不能用这套法则去要求别人。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最基本的社交法则,但往往很多人用反了,变成了「严以待人,宽以律己」。

除了亲人和伴侣之外,朋友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人,所以朋友的「 质量 」远比「 数量 」重要的多。

最后送大家一句孔子对于 交友的三个原则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