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农村,融不进的城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

自从安安踏上这片炙热的土地,注定了就再也回不去那块儿生她养她的故土。

城市的孩子永远体会不到山里儿童的苦。那里山高皇帝远,家家普遍都有四五个小孩,上学成为一种奢望。

他们天不亮就要起床,带上窝头、咸菜,步行两个多小时,来到那座破烂不堪的学校。

整个学校只有一名男教师,几十个孩子被分成了两个班,教学工作在大小班间交替进行。

下午放学,还要步行两个小时回家。就这样,小伙伴们也没觉得苦,脸上绽放着稚嫩的笑容。

这里学校有个特点,农忙时全校放假,学生们都要回家帮父母干农活。

安安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儿,本来没资格上学,父母实在受不了她的哭闹,把学校当成了幼儿园,交给老师看管也放心。

谁知她天生悟性高,学习出类拔萃,直到小学毕业,在学校里都名列前茅。

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几个孩子一块儿念书,安安被迫辍学了。放下笔,拿起锄头,下地干起了农活。

她虽心有不甘,但村里的女娃还没一个上过学的,安安已经算幸运的了。

认命吧!时间就这样在劳作中匆匆流逝,安安出落成了个大姑娘。粗布烂衣掩不住她发育良好的身材,父母开始张罗着给她找婆家。

她毕竟读了几天书,心里憧憬着大山外面的世界,不想就这么一辈子窝在家里。

村里几个外出打工小姐妹的归来,改变了她的一生。

这年夏天,几个出去打工的姐妹,风风光光回来了。她们的衣着打扮叫安安既羡慕又害羞。

紧身牛仔裤包裹着屁股,走起路来扭腰摆胯,花衬衣下,隐约可见五颜六色的内衣,叫人羞红了脸。

安安听小姐妹讲述着外面的世界,一脸向往神情溢于言表。

回家后,她和父母商量要出门打工,家人坚决不同意,这还了得,外面哪里好?还是在家找个人嫁了实在。

安安拗不过父母,以绝食抗议,最后拿出杀手锏,不让她出去就不活了。

父母知道女儿的脾气,她决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出去闯闯也好,叮嘱了一番,就由她去了。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安安就像出笼的小鸟,在几个姐妹带领下,一脚踏进了花花世界。

刚下火车,安安就被大城市的喧嚣包围了。她紧紧拉着姐妹的衣襟不撒手,生怕一不小心走丢了。

她进了电子厂,每天在流水线上操作。工作虽枯燥,但下了班姐妹们一起逛夜市,吃大排档,让她领略到了不一样的生活。

转眼两年过去,安安二十岁了。

她由一个山里妹子,褪去了一身青涩,变成了一个自信、开朗的女人,还当上了班长。

然而,血液里的那股韧劲儿,使她浮躁不安起来。这样下去,顶多干个拉长到头了,何时才能融入这个大都会。

这时大伟出现了。

他在工厂对面开了间早餐店,因为是老乡,姐妹们经常到他店里光顾,一来二去熟络了起来。

一次聊天时,大伟半开玩笑地对安安说:“不如来这里帮我算了,我俩干个夫妻店,不比你打工强多了!”

“谁让你乱说了?”安安羞红了脸。

可自打那以后,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往店里跑,忙里忙外的,俨然一副老板娘模样。

他们恋爱了,两颗心撞出了火花,安安沉浸在幸福中。

大伟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深知,就凭这个早餐店,猴年马月才能把安安娶回家。

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花钱学了个厨师证,晚上增加了宵夜,试验着弄几个小炒,没想到生意还挺红火。

安安辞去了工作,一门心思帮大伟经营饭店,两人关系正式确立下来,名正言顺地住到了一起。

几年后,大伟如愿开了家湘菜馆,上下两层楼,很是气派。

这年春节,两人提着大包小包去了安安家,村里人对衣锦还乡的安安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第二年他们正式结了婚,婚后安安生下个女儿,父母忙不颠儿地过来帮她带孩子。

湘菜馆生意兴隆,一年到头两口子忙得不亦乐乎,大伟负责后厨,安安在前厅迎来送往,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

然而,忙碌了一天歇下来,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城市,心里空落落的,总感觉自己是外来人。

两人开始为在深圳买房,还是回老家建房发起了愁。

城市虽好,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将来还要回老家养老。统一了思想后,大伟花钱请人,在老家盖了间气派的二层小楼。

偌大个房子,平时只有两个空巢老人住着。到了春节,小两口才带上孩子回去住上几天,没过十五,又风尘仆仆赶了回去。

几年后,政府城市改造,湘菜馆刚好在拆迁之列,两人只好结束了生意,回了老家。

到家后,本想歇一阵儿在老家开个饭店,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孩子,然而习惯了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农村反而呆不下去了。

回去不到半年,两人又张罗着回深圳。

他们迷茫了,“回不去”的农村,融不进的城市,何处才是自己的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