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的历史

制作工艺

据传远古大禹时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酿酒。

汉代,今茅台镇一带有了“枸酱酒”。《遵义府志》载:枸酱,酒之始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敬献武帝,武帝饮而“甘美之”,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

唐宋以后,茅台酒逐渐成为历代王朝贡酒,通过南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这成为茅台酒走出深山的开始,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

到了清代,茅台镇酒业兴旺,“茅台春”、“茅台烧春”、“同沙茅台”等名酒声名鹊起。“华茅”就是茅台酒的前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清《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

一九五一年,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茅合一政策——国营茅台酒厂成立。 

扩展资料:

茅台酒作为世界三大名酒和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 

茅台酒之所以被誉为“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三代伟人的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培育的结果。

贵州茅台酒的风格质量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其特殊的风格来自于历经岁月积淀而形成的独特传统酿造技艺,酿造方法与其赤水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受环境的影响,季节性生产,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保留了当地一些原始的生活痕迹。

1996年,茅台酒工艺被确定为国家机密加以保护。2001年,茅台酒传统工艺列入国家级首批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国务院又批准将“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茅台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20-04-06

1.商标变迁

茅台酒的商标,最初用木刻印刷,只是在一个花瓣形的图案内,书写“贵州省茅台酒”几个楷书字样而已。后来才改为连史纸铅印。商标定名:成义酒房为“双德牌”,荣和酒房为“麦穗牌”,恒实酒房为“山鹰牌”。1952年统改为“工农牌”。

1954年后,分为内销和外销两种商标:内销为“金轮牌”(又名“工农牌”),外销为“飞天牌”。文革时期曾一度改为“葵花牌”,旋又恢复“金轮牌”、“飞天牌”,一直沿用至今。  

2.清朝及之前发展

早在二百年前,山西盐商到边远的贵州省经商,因为当时交通茅台酒不便,黔晋相距九千里,盐商携带汾酒不便,就在贵州用当地的水和玉米、大麦,采取汾酒的酿制办法造酒,没料到贵州的泉水奇特,生产出的酒别具风味,从此茅台酒就成了山西盐商的私酿酒。

当地诗人吟“家唯储酒买,船只载盐多”即指此而言。

历史上最早记录赤水河畔酿酒史的,为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公元前130多年,汉武帝刘彻饮到来自夜郎(今黔北一带)所产的名酒“枸酱”,情不自禁地赞曰:“甘美之”。

以后便有了汉武帝派大将唐蒙到贵州开辟夷道,专门绕道茅台所在的仁怀的历史,有道是“汉家枸酱为何物?赚得唐蒙益部来。”茅台古称益部,而枸酱,经考证为仁怀赤水河一带生产的用水果参加食粮经发酵酿制的酒。

在中国的酿酒史上,真正完整用食粮经制曲酿造的白酒始于唐宋。而赤水河畔茅台一带所产的大曲酒,就已经成为朝廷贡品。

至元、明期间,具有必定范围的酿酒作坊就已经在茅台镇杨柳湾(今茅台酒厂一车间片区)陆续兴建,值得注意的是,茅台当时的酿酒技巧已首创了独具特点的“回沙”工艺。

至明末清初,仁怀地域的酿酒业到达村村有作坊。在此期间,茅台地域独步天下的回沙酱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了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茅台白酒的品牌开端涌现。以“回沙茅台”、“茅春”、“茅台烧春”为标记的一批茅台佳酿,成为贵州白酒的精品。

乾隆年间贵州总督张广泗向朝廷奏请开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盐入黔,促使茅台酿酒业的更加旺盛,到嘉庆、道光年间,茅台镇上专门酿制回沙酱香茅台酒的烧房已有20余家,其时最著名的当数“偈盛酒号”和“大和烧房”。

到1840年,茅台地域白酒的产量已达170余吨,创下中国酿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产范围,“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成为那一时代茅台忙碌气象的历史写照。

3.近代发展

1949年末贵州刚一解放,中央就来电,请求贵州省委、仁怀县委要准确履行党的工商业政策,掩护好茅台酒厂的生产装备,持续进行生产。贵州省依据中央的指导,对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烧房(最大的烧房)在经济上给予有力支撑,赞助其发展。

1953年,贵州省对三家烧房进行收归国有,恒兴烧房(最大的烧房)作为官僚资本没收,原因是和国民政府、何辑五合开了贵州银行,给予荣和烧房400大洋,给予成义烧房120个大洋,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政府随即调入得力干部,投入大批资金扩展生产范围。

1949年10月,开国大典前夜,茅台酒就进了中南海怀仁堂,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以此互为敬贺。据中新社报道:开国大典当晚的开国第一宴在北京饭店举办,从厨师选择到菜单酒品都经周恩来亲自审定,主酒为茅台。

国运兴,国酒兴,当年为红军疗伤洗尘的茅台酒终于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喜酒”。

1953年至1958年间,国家一共向新成立的茅台酒厂拨款共150万元,而在这段时间里,茅台酒厂也“不负使命”,1953年即产酒75吨,“超过三家烧房历史最好水平”,并在这年开始通过广州、香港、澳门出口;1957年,茅台酒厂产酒183吨,出口50吨。

从1978年起,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利好,茅台酒厂生产量与销售额逐年上升,开始了良性发展。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茅台酒持续14次荣获国际金奖。  

2013年,在当代著名民间发明家——季汉生先生的不懈努力下,同时能盛两种酒的“和平宴”创意酒壶成功问世。

茅台酒与台湾金门高粱酒被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系列活动组委会、欧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选定,灌装在作为和平信物、国礼的“和平宴”创意酒壶中,用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系列活动。

扩展资料:

荣膺国酒

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0周年之际,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一瓶50年的陈酿茅台,并为茅台酒厂颁发了收藏证书:“兹因茅台酒与共和国的世纪情缘和卓越品质而尊为国酒,暨在共和国五十华诞中以窖藏五十年之‘开国第一酒’晋京献礼而誉为历史见证和文化象征。

现我馆接受贵州茅台五十陈酿酒捐赠,并予永久收藏。”

这份收藏证书,从一个侧面明确地肯定了茅台酒与中国革命的红色情缘、特殊贡献、卓越品质,以及茅台酒作为国酒的尊贵而崇高的地位。 

茅台酒独产于中国的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是汉民族的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酒之一。

1915年至今,贵州茅台酒共获得15次国际金奖,连续五次蝉联中国国家名酒称号,与遵义董酒并称贵州省仅有的两大国家名酒,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有"国酒"之称,是中国最高端白酒之一。

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公布,茅台名列第64位。茅台是中国最高档酒白酒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台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4

茅台酒作为世界三大名酒和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

茅台酒之所以被誉为“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三代伟人的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培育的结果。亦得到人民群众在实际的生活品味和体验中的赞誉之声,因而当之无愧。

据传远古大禹时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酿酒。

汉代,今茅台镇一带有了“枸酱酒”。《遵义府志》载:枸酱,酒之始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敬献武帝,武帝饮而“甘美之”,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这成为茅台酒走出深山的开始,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

唐宋以后,茅台酒逐渐成为历代王朝贡酒,通过南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

到了清代,茅台镇酒业兴旺,“茅台春”、“茅台烧春”、“同沙茅台”等名酒声名鹊起。“华茅”就是茅台酒的前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清《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一九五一年,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茅合一政策——国营茅台酒厂成立。

扩展资料

中国酒王茅台酒。

2011年9月5日,在贵州省宏运拍卖公司举行的中国名酒拍卖会上,一瓶1935年的赖茅酒以1070万元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被一福建买家收入囊中。

据称,这瓶酒虽是1935年生产,但由于密封较好,酒量有8两多,挥发量极小。

这瓶赖茅酒距拍卖的时间2011年已经有75年历史,瓶高16.5厘米,直径7.8厘米,酒瓶完整无损,釉色老成自然,隔瓶可闻幽香,酱香浓郁。现瓶酒挥发剩400克左右,酒体保存非常完整。

酒瓶上的文字书写顺序为从右到左,瓶身为陶瓷三节瓶,瓶口用构木做塞,用蜂蜡、肠衣密封,上面张贴厂方方形封条,最上面是民国政府的长方形封条。

该瓶酒主标和背标完整,酒瓶上的文字书写顺序为从右到左,瓶身为陶瓷三节瓶,瓶口用构木做塞,用蜂蜡、肠衣密封,上面张贴厂方方形封条,最上面是民国政府的长方形封条。

1070万!这在中国酒业史上是没有前例的,这一价格打破了此前中国白酒拍卖“汉帝茅台”890万的拍卖纪录,一举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贵的酒。

这瓶“酒中之王”生产于1935年的茅台镇,是目前中国现存的最早的茅台酒,当时还被称为赖茅,绝对的绝世孤品。2011年9月5号在贵州宏运拍卖公司组织的一场拍完会上,这瓶酒由赖茅的嫡系传人赖世豪提供。

这瓶赖茅起拍价80万,在19分钟的激励争抢中翻了100多倍,后来这瓶酒被宁德一位企业家以1070的天价收入囊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台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30

应该说茅台酒和盐有很大的联系。

贵州地区自古就交通不便,相对与世隔绝。而且食盐匮乏,贵州地区先民的用盐主要是依靠山西盐商经过四川地界运入贵州。


据说贵州茅台镇很早就有酿酒的历史,不过在太平天国末期。翼王石达开率军出走,行至贵州茅台镇附近的时候和当地军民发生战争,导致茅台镇众多的酒坊被毁。很多酿酒师也是走的走,死的死!

后来贵州遵义县团溪人,华联辉在被毁的茅台镇重新召回酿酒师。建立了成裕烧坊,再加上后来成立的荣太和烧坊、恒兴烧坊。“三大烧坊”就是现在茅台的前身。

其实在三大烧坊的发展中产生过很多争斗,比如原料买断,争抢巴拿马万国展会金奖的归属权等。曾经一度把官司打到省府。


不过三大烧坊在新中国成立后就被合并成为了地方国营茅台酒厂,也就是现在的茅台集团。

我国各级都有传统的酿酒作坊,用当地产的高粱,玉米小麦,甘蔗等等为原料,用当地含有各种矿物质的水而酿造出不同口味,不同特色不等价格的酒,茅台酒一样,用当地含有优质矿物质的赤河水,采用传统的酿酒秘方而酿造,酿出了中国最出名的茅台酒!

1949年前后,茅台镇酱酒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烧房”、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烧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开办的“恒兴烧房”,称“赖茅”。这三家酒坊又有什么历史呢?下面我们先聊聊这三家酒坊。

清咸丰四年(1854年)爆发杨龙喜领导的”号军”起义,清廷派兵进剿,与”号军”激战于茅台,茅台镇数十家酒坊毁于战火之中,战争过后,村寨夷为平地, 烧房主人也不知所踪, 茅台镇酱酒的生产也一度中断,后来官府将酒坊收为官产并对外出售,华联辉之母彭氏曾经品尝过茅台酱酒, 嘱咐华联辉去茅台镇时带些回家。同治元年(1862年)华联辉购得杨柳湾酒坊旧址,并寻回酒师重新酿造茅台酱酒,起初仅作为家庭饮用及馈赠亲友,并不对外销售,因酒好质佳亲友纷纷前来索要,并要求按价让购,华联辉于是扩大生产增加产量,这就是“成义烧房”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华茅”。


第4个回答  2019-12-23
你好:茅台酒作为世界三大名酒和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茅台酒之所以被誉为“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三代伟人的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培育的结果。亦得到人民群众在实际的生活品味和体验中的赞誉之声,因而当之无愧。据传远古大禹时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酿酒。汉代,今茅台镇一带有了“枸酱酒”。《遵义府志》载:枸酱,酒之始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敬献武帝,武帝饮而“甘美之”,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这成为茅台酒走出深山的开始,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唐宋以后,茅台酒逐渐成为历代王朝贡酒,通过南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到了清代,茅台镇酒业兴旺,“茅台春”、“茅台烧春”、“同沙茅台”等名酒声名鹊起。“华茅”就是茅台酒的前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清《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一九五一年,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茅合一政策——国营茅台酒厂成立。
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