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的3000点是怎么算出来的

如题所述

上证指数是一个派许公式计算的以报告期发行股数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

1、报告期指数=(报告期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100

2、市价总值=∑(市价×发行股数)

比如:某日收盘总市值为5000亿,指数为1000点,那么当日基准值就是5000亿/1000=5亿。第二天某新股计入指数,其前一天收盘市值为500亿,那么总市值变成5500亿。而指数不应出现跳跃,仍然要是1000点,所以相应的基准值就要调整为5500亿/1000=5.5亿。

最初的基准值是制定上证指数那天定的。此后,有新股上市/增发/退市等影响总市值事件出现时,就调整基准值以保证指数连续。但分红除息的影响是没考虑的。所以有股票分红时,会看到上证指数在开盘前有微小的下跌。

扩展资料

指数影响因素

个股的价格波动难以把握,因为存在机构、大户及国外热钱的操纵影响。

指数是统计指标,是各个股按权重加和得到的数值,非某些大户或机构的资金量所能操纵。其中,上证综指是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准100开始计算,目前已经超过3000点。

假设上证综指(Y)与各自变量有如下线性关系:

Yi=b0+b1X1i+b2X2i+?+bkXki+εi,i=1,2,?,n

A股的指数有很多,包括上证、深证、沪深300等,其关联性非常强。以影响力作为考虑,现选取上证综指作为研究目标。

样本时间段选择:选取05年到09年季度数据(09年取前3季度);同步变量为同期数据,先行变量取上期数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证券综合指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