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为什么要提前那么多时间占座?

有会经济学的吗,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分析,而且分析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否合理和必要o(∩_∩)o...

占座经济学
自习室的地方就有占座,由于占座引起的纠纷,包括物品丢失,吵架等也屡见不鲜。为此,学校三令五申却也收效甚微。本文试图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占座者与不占座者的策略,试图解释这一问题的起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引论

在高校的环境中,自习教室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有着以下特点:

1、短期供给的完全非弹性:学校无法在短期内增加自习教室的数量。

2、必需品:几乎所有理科学生和大多数文科学生都必须通过在自习教室学习来复习功课,完成作业。

3、几乎无替代品,需求量无弹性:自习教室只有几种有限的替代品,a、部分理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可以在实验室上自习;b、在外租房的学生可以在所租房屋上自习;c、偶尔有人能够在宿舍上自习。但是,这几种替代品的数量相对很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自习教室还是必不可少。

另外,教室作上课用与作自习教室用有很大区别:上课时,每人只使用一个座位,而自习时,平均每人使用座位数接近于两个(一般来说要使用两个座位,但是有以下情况可导致使用少于两个:图书馆的座位是一人一个,教室里一排课桌的最边上的上自习者一般和其相邻同学共享座位,情侣上自习坐在一起可以节约一个座位等)。

占座对占座者来说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行为:因为仅仅需要早起(图书馆占座),用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书本等占座即可获得对此座位的暂时优先使用权。而且这一使用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高效率自习——这一点对于功课繁重的学生来说相当重要。

二、占座行为的理性分析

(一)、占座行为的个人利益分析

假设自习平均收益为R。

占座的成本:
1、早起(图书馆占座):成本几乎为零,忽略。因为学生宿舍有11点熄灯的规定,如果有占座的设想,保证11点睡觉6点起床不是什么难事。

2、占座物品的丢失损失:成本几乎为零,忽略。因为占座的物品一般是无使用价值的的书本等,即使丢失也没有什么损失。这里的丢失值物品被他人据为己有,与占座无关而非他人占用此座位而将占座物品丢弃。

3、所占座位被他人使用从而失去上自习的机会:这一损失不可忽略。设上自习人群以Pr的概率使用被占的座位,当占座者出现时,这一部分人以自己的策略选择与占座者发生争执或退让,具体的策略,争执的附加损失和座位使用权的更替造成的成本变化见后分析。设占座以后可以成功上自习的概率为Po。

占座的收益:

占座人以概率Po能够成功上自习,占座人的收益是RPo。

不占座的成本

1、不占座但可以找到空位的概率设为P1,同样,后面的讨论也将修正这一结果。

2、根据个人策略,找不到座位时可能使用已经被占的座位(设为找到座位者使用已占座位概率为Pu1,已占座位被使用费占座者试图使用概率Pu0,当P1>0时,Pu0,Pu1均等于0),这样引起争执造成的附加损失和座位使用权的更替对成本的影响见后讨论。

不占座的收益:

设不占座能够成功上自习的概率为Pn,则收益为R*Pn。

(二)、占座者和未占座使用其座位者之间的个体策略分析

以下分析当占座者和未占座使用其座位者之间的个体策略问题:

不占座者需要决定是否使用已经被占的座位,如果选择否,则Pn=P1,如果使用的话则需要解决对付占座者的策略问题。

首先,如果丢弃或销毁占座物品以试图给占座者造成物品被盗的假相,可能会造成纠纷并在法律上产生严重后果,据作者观察,采取这一策略的人极少,而且如果有的话也是在不被人注意的时候偷偷实施。在一般的自习教室,这一条件难以成立,因此,为了简化问题,将这一情况忽略。

那么,未占座使用者迫于法律和舆论的压力保留了占座者的占座物品,这将造成两者的直接利益冲突。两者均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程度的对抗措施来试图占有此座位。

以下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定义对抗激烈程度I,I取值0或1,0表示将座位让给对方的退让策略,1表示尽一切可能占有此座位的强硬策略。设两者对抗时I值高者取胜,若相等,双方获胜的概率各一半,当两者均等于1时,争执的直接损失均为L。利益矩阵(payoff matrix)为:

平均收益 对手I=1 对手I=0
I=1 R/2-L R
I=0 0 R/2

这是一个典型的鹰鸽博弈。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生严重争执对双方的心情有很大影响,学习用品可能会有损失,还有可能遭到舆论谴责甚至受到行政处分,也就是说,L>R/2。(但是,对于未占座使用者来说,L>R将是得不偿失的)。这时的ESS策略是以一定的概率P选择强硬,1-P选择退让的混合策略,使无论使用那一种策略,对于预先无法判断的对手都有同样的收益,求得P=R/2L。

(三)、占座现象的分析

有以上的讨论结果,我们就可以研究占座现象的产生过程了。

占座以后可以上自习的概率:Po=1-Pu0/2。

占座以后的总收益为:RPo-LPPu0=R(Po-Pu0/2)=R(1-Pu0)。

不占座可以上自习的概率:Pn=P1+Pu1/2。

不占座的总收益是:RPn-LPPu1=R(Pn-Pu1/2)=RP1。

假如自习座位供给正好等于需求时(并不是座位正好够所有的人同时使用,而是如果大家按照各自需要的时间上自习正好够用,座位在不同的时间可以供不同人使用),如果有人占座将延长此人的座位使用时间,造成座位的不足,P1=0。

但是,在一个座位正好够用的环境下,占座行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不可否认,在座位够用的时候,自习者总是希望能有一个好一点的自习环境,但是相对较好的自习环境总是不可能足够多的。这时,Pu0,Pu1均为0,占座者收益为RH(优质环境),不占座者收益为RL(劣质环境),RH>RL,理性人的选择是占座。当足够多人都采取了占座这一方式后,P1=0,以实际情况看,这时的占座者人数已经大于不占座者人数。设两者的人数比为:不占:占=x,此时,x<1。由此显然推出Pu0<1,占座收益R(1-Pu0)>0,不占座收益RP1=0。以上分析中选择占座与否的利益矩阵为:

收益 对方不占座 对方占座
不占座 R 0
占座 RH R(1-Pu0)

这正好是囚徒困境的利益矩阵。

Robert Axelord 79年的研究表明,囚徒困境中合作产生的条件是:博弈双方可以再次相遇的概率W足够大时,可由于相互报答而自发产生合作,不再“占座”(W>(RH-R)/R,W>(RH-R)/R/(1-Pu0) )。遗憾的是,这一条件在大学自习教室里是不满足的,因为这里人们互不认识,W几乎就是0。所以,此时的ESS就是占座。

三、占座问题的解决可能性

由于占座行为给自习带来的不少的麻烦甚至纠纷,学校也一直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占座行为的出现需要满足很多条件。不幸的是,这些条件中有很多是难以改变的,比如,BBS上有人提出可以通过提倡销毁占座人的物品来提高占座的成本,但是这一行为实施起来就难以判断什么时候算占座,什么时候不算。而且执行过程中极容易引起法律纠纷,给实施者造成更大的损失,显然是不可行的。另外,学校试图从道德上宣传不占座,但是这并不能真正影响到自习者的利益,这一方法也一直没能起到多大作用。

从最根本来看,学校自习教室设计数量的考虑不周才是导致占座现象的根本原因。我想,学校考虑的恐怕是自习教室的数量刚够所有人同时上自习用,以避免建设上的浪费。但实际上,自习教室的数量只有多到所有人都占座时还能有一定数量的空座位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大规模占座的现象,而且,这一数量并不比现有数量多多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作者粗略估计大概在多10%-20%就够了。

因此,最重要的还是使学校认识到,自习教室不是刚好够用就行了,而需要稍稍超过实际的学生人数。一旦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通过增加自习教室数量,增加替代品数量(比如改善宿舍环境使之能够自习等)或控制招生人数来解决目前严重的自习占座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