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筝好,还是学古琴好?哪个才是真国学?

如题所述

没有真假之分,国学也不是一种乐器就能概括的。首先需要看题主的年龄和真正的爱好。我是习琴的人,琴也分不同的琴派,表现手法与传习观念也都不同,古琴的历史发展使其成为“文人之器”,愉己不娱人。约知己相对,焚香净手,正衣冠,端坐于琴前,气动而音成,神聚而音凝,气燥而音散。若无知音者,可清风朗月,幽篁从中,山亭石涧边,对自然而鼓,与天地交神。古琴不适合小孩子学习,需要有一定的阅历,有了对天地人生的感悟,才能体会琴曲中意境。

而古筝自古是一种表演乐器,其声清越霍亮,节奏明快,适合在众人中为舞者而奏,人听之觉得欢快愉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0
古琴是像男的,帅气,厚重。古筝像女的,华丽,漂亮。音乐不必讲什么乐器,看你喜好吧———一片竹叶都可以成为乐器的。
第2个回答  2018-06-25
古琴的音低沉,而古筝的音悦耳,要看题主喜欢哪一种了。
就真正的国学文化来说,古琴是比较有历史渊源,比较正统的。
“古琴和古筝有很多不同,这里简要说明,供琴友参考:
1、形成年代与名称上:在古代“琴”就是指古琴,也称“瑶琴”“七弦”,而“筝”就叫筝,也称“秦筝”;古琴有文字可考的至少有四千多年历史,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而筝的出现要晚于琴,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二千五百余年。
2、体积上:琴更小方便携带,而筝要比琴大很多;比如长度:古琴一般长为1.2米,而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
3、弦的数量上:琴最初为五弦,出土的战国古琴实物已有七弦、十弦,在汉代后定型为7根弦,中间没有琴码,一直延用至今。而筝在最初为12弦,至唐代为13弦(现日本还有使用),后弦数越来越多,中国现代筝普遍已改为21根弦,中间有弦码;
4、在音色上:古琴的音色沉静古朴幽远,音量比筝小。而筝的音色相对明亮华丽,音量较大。
5、在历史传承上:
古琴有大量真正的古曲(比如:流水、广陵散、阳关三叠、潇湘水云、阳春、白雪、梅花三弄等均直接传承于古谱),仅明清两代就出版了古琴专用琴谱多达150余部,历代古琴专用谱记有三千余首琴曲,除去同名不同版本的尚有六百余首,为世界乐器留存古谱之最。
而筝仅有2至3部今人传抄的据说清代所辑的工尺谱,大多数筝的曲目是现、当代音乐家根据琴、琵琶的古曲名目和曲调、及一些现代曲目进行移植创作,比如著名筝曲《渔舟唱晚》移植创作于民国时期。
筝的指法因此也没有传承,现代筝的指法是借鉴古琴、琵琶、吉他而定。而古琴由于有大量古代专用琴书、琴谱的图文记载,基本指法大多直接传承于古法。
古琴至今在世界各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中保存有数百张唐宋元明清传世实物,有的唐代古琴还能用于实际演奏。而筝的古代传世实物极为罕见,展出的多为根据出土文物(已不能弹)仿制。这是由于古琴面板更厚、有漆胎保护、制作工艺更复杂,因此传统工艺制作的古琴使用寿命可长达上千年;而筝的面板薄,工艺相对简单,面板没有漆胎保护,使用寿命短,加上古人对筝不够重视,所以筝基本没有明器传世。
因此,古琴艺术是目前我国唯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乐器(独项乐器)艺术,而古筝由于没有古曲传承、没有传世实物不具备申报条件。
6、在学习难度上:琴与筝的入手难度差不多,到了四、五级水平,在技巧上筝明显要比琴难学得多,而琴更注重于修身养性,故而技巧上要好学一些。而四五级及以上的筝曲对手指的速度、力度要求明显要高,技巧上比较难练。所以总体上来讲,技巧上是筝更难学些,意境上琴与筝要想弹得好都需要下一番功夫和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7、文化内涵上:
古琴堪称世界之最:历代琴学论著可谓浩如烟海,唐诗宋词中几十首直接与琴相关,古琴大量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以及绘画作品中,《封神演义》、《西厢记》以及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中明确描述古琴(林黛玉抚琴、诸葛亮抚琴、宋徽宗听琴……均是琴而不是筝),很多词语、成语最初都是直接源自古琴而不是其它乐器:比如“阳春白雪”(来源于春秋时古琴家师旷)、高山流水”“知音”(春秋时琴师伯牙与钟子期)、“得心应手”(《列子》师文弹琴),“甲骨文的“乐”字就是一个琴的象形。---------而历史上对于古筝的描述与记载,各方面均要比琴少得多。
很多历史文化名人弹的是琴,而不是筝:
《礼记》有云“君子无故不撤琴瑟”。早在春秋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虞舜、周文王、伯牙、孔子、西施、赵飞燕、司马相如、卓文君、蔡邕、蔡文姬、嵇康、阮籍、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宋太祖赵匡胤、宋徵宗赵佶、赵孟頫、李清照、朱熹、明代宁王朱权、雍正、乾隆、谭嗣同等等历史名人都精通弹琴。”
以上转自:海云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