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度是什么?

如题所述

效度在测量理论中的定义为:在一系列测量中,与测量目的相关的真变异数和总变异数的比。效度反映了测量方法的有效程度或正确性,即测量问卷题是否准确有效,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是实证研究的基本前提,对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重要影响。其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效标效度以及其它效度(判别效度和聚合效度)。

1、结构效度说明

结构效度又称构想效度用于测量结果的数据结构与问卷设计是否相符。即研究所测量因子与题项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预期假设。测量结果的各内在成分是否与设计者打算测量的领域一致。一般可以使用因子分析或者验证因子分析判断结构效度的好坏。

2、结构效度操作

结构效度的分析主要使用因子分析,其通过从量表全部变量中提取一部分公因子分析因子中累积贡献率,共同度等,评价实测指标性质与设计目标是否吻合,如果因子提取的公因子与量表设计时确定的各领域有密切的逻辑关系,则说明有良好结构效度。其操作以SPSSAU为例【进阶方法】→【探索性因子】:

    因子个数:意为所将分析项划分为几个因子(比如预期共划分4个维度,这里直接选择4即可),如果没有预期维度则无需选择,系统会自动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进行选择因子个数。

    相关系数矩阵:提供分析项的相关性情况,相关性若低可能影响KMO值,相关性若过高(比如大于0.8),意味着信息重叠性高没可能存在共线性。

    因子得分:得到因子得分可以进行后续分析,比如回归分析等。

    综合得分:综合得分一般用于后续综合对比等。

    旋转方法:包括最大方差法和最优斜交法。最大方差法的主要目标是找到一个投影方向,使得在该方向上不同类别的样本投影后的方差最大。这种方法假设方差越大,则分类效果越好。最优斜交法通过最小化同类样本之间的距离和最大化不同类别之间的距离来提高分类准确率。一般最大方差法使用较多。

判别效度和区别效度实质上也是结构效度,具体说明如下。判别效度(又称区分效度、区别效度),其评价指标一般包括因子载荷系数和平均方差抽取值,其一般是指不在同一因子下的题项不会被构成在同一个因子中,判断区分效度的好坏一般有三种:AVE和相关系数结果对比,HTMT法以及MSV和ASV法。聚合效度也称收敛效度。聚合效度强调本应该在用一个因子下面的测量项,确实在同一个因子下,一般观察AVE和CR指标。AVE反映了每个潜变量所解释的变异量中有多少来自该潜变量中所有题目,加入AVE越高,则表示潜变量(factor)有越高的收敛效度,一般需要大于0.5,不小于0.36,标准化因子载荷大于0.5,CR值是所有测量变量信度的组合,表示潜变量(factor)的内部一致,所以CR值越高,表示内部一致性越好,一般大于0.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30

效度检验即检验其有效性。

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

效度,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

在社会测量中,对作为测量工具的问卷或量表的效度要求较高。鉴别效度须明确测量的目的与范围,考虑所要测量的内容并分析其性质与特征,检查测量的内容是否与测量的目的相符,进而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反映了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


扩展资料


效标,即衡量测验有效性的参照标准,指的是可以直接而且独立测量的我们感兴趣的行为。我们感兴趣的行为,就是要预测的行为,这是一个总的观念,故必须以可操作的测量来确定才有实际意义。

因此有必要把效标细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理论水平的“观念效标”,其二是操作定义水平的“效标测量”。

效标效度又称实证效度,反映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根据效标资料是否与测验分数同时获得,又可分为同时效度(实际士气高和士气低的人在士气测验中的得分一致性。)和预测效度两类。

常用的效标包括

1、学业成就:如在校成绩、学历、有关的奖励和荣誉、教师对学生智力的评定等,常作为智力测验的效标,也可作为某些多重能力倾向测验和人格测验的效标;

2、实际工作表现:是最满意的效标测量,为一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一些能力倾向测验的效标;

3、特殊训练成绩;

4、精神病诊断;

5、等级评定:是观察者根据测验欲测量的心理特质在被试身上的表现而作出的一种个人判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效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