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低欲望 年轻人适合低欲望生活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5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低欲望?年轻人适合低欲望生活吗?工作,事业,家庭三者之间的矛盾成就了现在的越来越低的生育欲望。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用过多的思考,就能说出很大一堆原因出来。

生育愿望高低最终是由经济因素推动的,收入高者生育愿意强烈一些,收入低的人生育愿意就要低很多。一个连自己生活都过不好的人,他怎么会愿意多生小孩?

再则,目前多生一个小孩负担很大,在大城市从出生至大学毕业需要150万元至200万元,在三四线城市从出生到大学毕业需要100万元至150万元。这还在其次,比如购房、医疗等方面支出更是大得惊人,为了给儿女在城市立足付购房首付,就要掏光所有家底,这让很多人对生育望而生畏。

所以,把生小孩的负担全部转嫁给家庭,没有更发好的办法来解决单个家庭的负担,生育愿意只会越来越低。

现在部分年轻人生育的欲望越来越低,确实是存在的,这种现象看似是与本人有关,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避害去利的消极思想,对于自己来说可能会减轻很大的思想压力、经济压力,可以给自己留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可以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必受到更多的约束和牵绊,活得自由自在。

这是当今年轻人最愿意和最想做的事情,自由成为人生的主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势必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和追捧。多生育一胎就会多一分努力和付出,同时也会占用自己的很大精力,宁愿不生或者少生,也不能破坏对自由的追求。还有另一种现象就是生育的成本问题,现在生育成本确实也是一笔很大的投资,从怀孕开始,就已经投资了,一直到分娩成功,就不是个小的数目,再从入托上学,牵涉太多的精力和压力以及财力等等,这对于当今没有太多盈余的年轻家庭来说确实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一般家庭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也打击了他们生育的积极性和欲望,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他们不想生孩子,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敢生孩子!

人生活在希望之中,他们有希望才有勇气面对生活!

人们真的象有些专家说的那样富有吗?

现在有多少年轻人忍受着高房价的重压?有多少年轻人还意气风发?

豪门富户毕竟是少的,有多少年轻一代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母爱是伟大的!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母亲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投河自尽?他们敢死却不敢活!

专家们,不要玷污了这个称谓,说点实在话,就象一个医生能看出病在哪方能下药,如果再这样假话连篇,你们会毁了一个时代!

要知道庸医误病,奸臣误国!


欲望不够,因为身体不够强,原因很多,大小环境问题影响,生活与精神压力影响,社会发展变革快,生存压力导致疲于奔命影响生命欲望。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对于婚姻、生育观念上的转变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所以不足为奇。

中国现在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逐渐屏弃了传宗接代的传统意识,更加追求自我生活质量的价值观;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保障还不健全;三是抚养孩子成本太高,工作收入不稳定或现有的收入根本养不起孩子。

办法只有一个:个人生国家养。

人类的先进发展,社会的飞跃进步,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各方面的完善安排,思想的转变开放,想法的前卫,更主要的是生活压力太大。

我们生活在新型社会,新型人的观念不同,生活方式方法不一样,现在的孩子三岁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中间还有报名兴趣班,需要的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少,财力的支持,才能使一个孩子脱颖而出,不输掉在起跑线上。

国家放宽了生二胎的政策,有很多人只要一个,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生两个,生多了负担重,不能耽误了孩子的前途,现在养孩子讲究的是孩子质量问题,养孩子不是为了养老,对吧,不像七十年代,六十年代养孩子只要求数量,不要求质量,认为多子多孙多福寿!

最最主要的原因,女性生育意愿下降,不愿意多生孩子了。

因为女性受教育程度提升了,劳动参与度高了,收入高了,经济地位提高的同时,女性生育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

在社会主流的家庭分工模式里,男性承担赚钱的主要任务,女性更多承担照顾家庭养育子女的任务。

当女性没受过什么教育,不工作、没收入的时候,生育是她们最重要的价值。

我们理性计算一下:反正你也不赚一分钱,生养一个孩子和生养五个孩子,机会成本都一样,都是零,肯定是生五个的经济效用最大。

可是,当女性接受了教育,尤其是接受了高等教育,她就能获得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而且未来收入还会越来越高。

这个时候,她生一个孩子,至少在2年内会失去:加薪的机会、晋升的可能、继续进修的财力和精力(极个别一边生孩子一边升职加薪的女超人不在讨论之列)

这些她们本可获得的东西,都是生育的机会成本。

如果生两个,至少4年之内升职加薪就很难;生完第三个……算了,你就别上班了。

总之,生育子女这件事,对女性来说,机会成本高,未来收益又飘忽不定,实在是没啥吸引力。

纵向上看,全球的女性受教育比例和劳动参与程度,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趋势。

横向上看,经济发达国家女性受教育比例和劳动参与程度,普遍高于落后国家。

在生育率上,就表现为,生育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经济发达国家生育率普遍低于落后国家。

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参与程度,和她们的生育意愿强弱,呈一种非常鲜明的反比关系。

即便是在同一个年代,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的女性,生育情况也大不一样。

比如我太婆婆,只上过一年私塾,一辈子生了8个孩子,活了7个。

同年龄的杨绛,只生了一个女儿;同年龄的林徽因,就生了一儿一女。

杨绛,上的是东吴大学;林徽因,上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

So……当女性受了教育,有了稳定的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她的社会价值就变了:从生育转向了工作。

所以,什么生育津贴,降低生活成本,那点儿小钱在巨大的机会成本面前,不值一提。

再加上我们还有了社会养老制度,生育子女最最实际的作用——养老,也能被替代一大部分了。

别说是女性,连男性想要小孩的欲望都被削弱了。

我预感这个生育率下降的趋势,用再多的办法,也很难扭转,除非政府能把大批女性赶回家庭,限制女性受教育和就业——但你我都知道,这又怎么可能呢?

是现在年轻人用自己的权利和社会在抗衡的结果

最近和同事吃饭午休闲聊,都是些新进宝妈,都在抱怨婆媳带娃观念矛盾,老公的不作为,自己又是上班又要带娃,睡个整觉都是一种奢侈。

真的是职场妈妈的真是写照,身心疲惫一点也不过分。

作为女性,没结婚前,没有买房彩礼等的压力,挣钱了想出去玩出去玩,想买什么买什么,有了孩子,什么都想给孩子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每次回家看到孩子期盼的小眼神,心都要碎了。还有共同还贷的压力等等,虽然不赞成结婚要房子,要彩礼,但是也理解这种行为。

作为男生,其实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可能很多女性会控诉自己老公怎么怎么不管孩子,怎么怎么下班不回家等等。

在现在这个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996,中年危机,买房买车的压力,让刚毕业的男生直到中年,丝毫不敢怠慢,撅起屁股使劲干活,也还有被裁员的风险,且中国男主外的思想盛行,有老婆有娃要养的男人,不秃顶都是万幸了。

想结婚的小朋友,看到这个,是不是连结婚都没有想法了;

结了婚的看看养娃的各种花销,是不是也是发愣两秒,接着还是刷刷某某短视频,暂时麻痹下自己,用短暂的快乐来替代思考长远的痛苦。

这也是为什么某某等短视频火爆的原因,一天累成狗,也就这些不用思考让自己缓解压力了。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