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答题 一、请论述自1840年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50?

如题所述

1840年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1840一1842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展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一1860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一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2
从某种角度看,一部中国近bai代史,也就是中国落du后挨打的屈辱史zhi。造成这种屈辱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dao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强侵华方式与特点的变化,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与矛盾息息相关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同时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新的生产关系的兴起。本主题的内容可从两个方面去注意: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与列强侵华的关系,一方面是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抗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关系。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这一阶段,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发动战争,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还有沙俄。这一时期,英法等国为掠夺原料、开拓市场,俄国继续其一贯的侵华政策,他们从海、陆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领土主权丧失。列强的侵略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所。
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年)。这一时期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在政治上先是掀起瓜分狂潮后又逐渐实行“以华治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当时西方国家侵华的主要格局是共同支配,美国占优势,到一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这一时期,英法美等国的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接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他们开始进一步对外扩张,他们之间即勾结又争夺,以武力和战争造成中国广大边疆地区的危机,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侵略战争。他们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在中国抢夺路矿权、提供政治性贷款、大规模设厂。他们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义和团运动的打击下,帝国主义改变了瓜分政策,实行“以华治华”的策略,先是扶植清政府,辛亥革命后又扶植袁世凯。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府院之争、日本对德宣战等就是这些矛盾的体现。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9~1945年)。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治华”到强占中国。当时侵华的主要国家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占。一战后,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美国在保障侵华权益、坚持“门户开放”政策的前提下,纵容日本侵华;日本加紧推行“大陆政策”,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7年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第四阶段:二战后到朝鲜战争(1945~1953年)。这一时期,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先是“以华治华”,后发展为孤立、封锁、包围。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是美国。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控制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又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政策,发动朝鲜战争威胁我国安全,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我国解放台湾。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经过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以后,要原封不动地保持封建社会已不可能。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统治势力闭关自守,也不允许他一切保持原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近代化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帝国主义允许范围内的现代化,即不根本改变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只在某些方面在有限的程度内进行向资本主义制度靠拢的改变。洋务派是其最早的代表。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许可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现代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是其先驱。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之所以没有正常发展起来,使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原因就在于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固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自然经济起了瓦解破坏作用,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但中国民族资本不仅遭到具有特权的外国资本的排挤,而且无力抗拒在中国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帝国主义支持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官僚资本利益的军阀势力。封建的土地关系、商业高利贷资本和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及其上层建筑,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维护而得以继续存在。帝国主义的侵略阻断了中国的工业化、民主化的独立发展的道路,使中国在成为半殖民地的同时,又处于半封建的境地。因此,在近代中国,面临两个问题: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如何使中国近代化。这两者密切相关。以首先解决近代化问题为突破口显然是不可能的,中国近代史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只有先解决民族独立问题,才能谈得上近代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