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事业单位消极怠工现象?

如题所述

首先要以身作则,树立有为才有为的工作理念。

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自己要带头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能做到的是有什么理由要求员工做到。

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员工提供激励措施,工资待遇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在年终考核和职称晋升上优先考虑,树立有为才有为的理念。

总结,大多数人都有积极追求进步的内心,很多消极怠工不遵守纪律都是单位领导工作方法不正确造成的,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并带头执行才能有效改变这种情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6
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多数工作无法量化考核。而事业单位的管理条例,也对形式上遵守工作纪律,实际却消极抵抗的工作人员,是没有办法给予恰当的惩戒的。比如一名老职工,他就是不干工作,分配什么工作要么说不会,要么先接手,然后就是一直拖,拖到最后单位没办法,只好让别人接手完成。每天上班打卡很准时,上班就是喝茶聊天串单位,不干正事,还影响别人工作,影响单位管理,对这种人,还真没有什么办法可处理。

事业单位改革之后,领导职数减少,晋升机会减少,而且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单位不一样,有职级并行,对于老职工长期得不到提拔任用的,都有相应有级别优待。这让一些老职工感觉提拔无望,工资反正每月按时打到卡里面,职务工资两年一涨,级别工资五年一提,你努力工作了,也是这样,不会比别人提前涨;你不工作,也不会比别人迟涨。
管理型事业单位,不实行职称待遇,级别提升有岗位限制基本上八级就是一堵墙,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突破不了。专业技术型事业单位,岗位、职称都有名额限制,中级职称也是一堵墙。一般的事业单位又没有奖金、绩效这种说法,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拿的死工资。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就产生了一批混日子、混工资、等退休的工作人员。

一些老职工,工作他会干,经验也十分丰富,政策也清楚,毕竟十几二十多年工龄了,该懂的都懂。聊天说到工作,不管是解说政策、传授方法技巧,总能说得新手和外单位的人一愣一愣的。但真要分配个工作,他能拖到你下次绝对不考虑他。平日里考勤最积极,有事就请假,单位要忙了,马上就说家里面有事,还都是特别重要的事,请两天假,把安排任务的阶段躲过去,剩下的事也和自己无关了。这种人因为资格老,认识的人多,往往在单位还有好人缘。

《事业单位管理条例》中,规定了六项可以处分、甚至开除的情形,人家一条不犯,或者只是轻犯,你能拿他怎么样?单位批评、领导谈话,回应都是非常及时而且有道理。让纪委或者人事部门处理,又够不上。这种情形,你能怎么办,还真没有有效的措施能奈他何!
只有什么时间,体制内的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都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双向选择的退出机制,那些不干活的人,偷懒、不遵守纪律的人,才会吃到苦果,自觉遵守工作条例,积极主动工作。
第2个回答  2020-11-06
我来说说。首先定义,啥叫消极怠工?如果按题主说的不愿意加班就是消极怠工的话我想问候他全家。

那么,为什么事业单位会有老油条不愿意加班不愿意多干,只是完成自己份内的就好呢?(其实机关的公务员也有,但少)

因为现行的对于机关以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几乎彻底失效。

我们来分析一下。人的本质是懒惰的,假如我问你,保持你现有收入水平不变,但是你不用上班不用工作,有多少人还愿意去上班?不敢说全部,但至少95%的人不去了吧,别说现有收入水平,50%都有大把人不干然后再寻摸一个其他的活干。

好,既然人本质是懒惰的,那么排除很少一部分真正是靠情怀为动力,不在乎自己也不在乎家人的生活质量(真的有连家人的生活质量都不在乎的人吗,这里怀疑一下),那么愿意多干,注意是愿意,这里别说各种强迫加班哈,要么是有晋升的可能性要么是经济利益。

好,来看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一定都有一个管辖的上级单位,再大的医院也要接受卫生厅的管理,再大的学校也要受教育厅管理,更别提很多机关下设的事业单位。那么产生什么结果呢?职务上的晋升困难。一个省直机关,一共编制不到200人,处级岗位可以有四十多个,再加上9个厅级干部,若干巡视员和调研员。而一个600多人高职院,也就20+的处级。更惨的是机关下属事业单位,十几二十个人两个处级……此外,机关的公务员只要没有大的原则性问题,完全可以三年副主任科员五年主任科这样走,但是事业单位没这。

好,看完了晋升,再看经济问题。很不幸,机关加事业单位目前不是多劳多得,很大程度上还有大锅饭的影子。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管理条例里写明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没有加班费,同时,不知道有意无意,没有像劳动法那样从法律层面限制了加班时长,请注意,这就意味着加班加到死理论上也是不违法的,因为公务员法里说了这块不适用劳动法……

那么,加班不可能有加班费,晋升空间狭小,多干还多错,为什么要多干,搞好自己份内的就行了。

哦,不要说什么十年饮冰的话,好的制度不会让热血之人十年饮冰
第3个回答  2020-11-06
刚进单位谁没这么想过,我当初就是,可是长则一年短则半年你会发现这种想法何其幼稚,典型的学生思维。
刚上班谁都想表现一番,其实并不是想真的表现给谁看,只是习惯性学生思维——新人当然要积极一些。可是你很快会发现很多莫名其妙的事都归你了,干砸了都说是你干的,领导拿你是问,干好了领导也不知道是你干的,成SB了。
还有一点,在整个单位都“消极怠工”的环境中,你的积极表现就是众矢之的,你会因此得罪所有人,因为你打破了平衡,让其他人一下子变成了“懒人”,成了消极怠工的人。你会因此受排挤受欺负被孤立被打击,在绝大部分人都对你有敌意的时候领导也不可能重用你,毕竟他也不想得罪大部分人,甚至拿你当能干活的SB。
于是我就开始佛系,做隐形人,反正也不想当官也没那个本事。除了完成本质工作,其它能不参与就不参与,除了确实需要帮忙伸一下手其它基本上拒绝,因为时间长了就成理所当然了,时间长了发现太适合我了,不用巴结任何人,不辞职干到退休没问题,感谢党感谢政府,居然还有这么好的工作被我遇上了,爽呆了。
总结下来,要给领导留下态度好但能力差的印象,那就舒服了。
后来觉得地方实在太小,正好一份兼职也比上班收入多了,就有底气离职了。
当然有人说总有人出头吧,不然怎么会有脱颖而出这个词,当然有,但是你要么能力超群要么有点背景,大部分人这两者都没有,只剩积极和热情了。
第4个回答  2020-11-06
一、领导的态度很重要。一个单位风气好不好,和主管领导有很大的关系,就像《亮剑》里说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样,领导自身作风都不够硬朗,上行下效,必将对整个单位的风气有所影响。

二、全面了解员工动态很重要。事出必有因,所以,要了解导致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家庭、亲人的原因导致,应给予理解,调整岗位,尽量做到家庭事业两相顾。

三、作风整顿很重要。定期的在单位里开展学习教育,从思想上提升认识,进行纪律作风整顿,设立绩效考核,调动员工积极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