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

如题所述

孩子是成就父母,帮助父母成长最好的学校。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开始担心,孩子是不是个头比人矮、说话比人晚,成绩比人差,特长比人少,不知不觉中,我们嘴里多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多了一条起跑线

我们开始忙着看别人教育自己的孩子,或教育自己的孩子给别人看。

于是,期待越来越多,苛责和失望也越来越多,爱变成了控制。

没有人喜欢被说教

没有人喜欢被控制

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

在孩子身上尤为明显

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的时候,无论出发点多好,都在传递一个信息:你现在的样子不好,你需要变成另外一个人。

这样的信息传递就像是从潜意识层面向对方施压,挑剔和指责只会让孩子失去原有的创造性。

孩子不是因为你对才听你,而是因为喜欢你才听你的。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个体成长发育的作用
  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人在七岁前,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得不好,健全人格就难以建立。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庭虽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父母也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却包括很多方面。在儿童的身体健康方面,父母需要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穿衣、刷牙、洗脸、饭前洗手、午间睡觉、吃饭定时定量等等。还要让孩子玩游戏、锻炼身体,并创造条件让他们画图、剪图、穿珠、浇花、玩沙(泥)等,绝不能恐吓或随便打骂。
  在品德教育方面,陈先生指出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2、教育孩子有同情心
  3、教育孩子对人有礼貌
  4、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和别人的劳动
  5、教育孩子要诚实
  6、教育孩子不可强横霸道
  7、教育孩子适当参加家务劳动
  8、教育孩子爱父母、爱别人
  在智育方面,陈鹤琴不主张让孩子过早的读书写字,而是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条件,增长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其生活常识,开阔眼界,激发求知欲望等,并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
  1、丰富孩子的生活常识,增进生活经验。
  2、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支持孩子的探索。
  3、鼓励孩子的好问精神,激发求知欲望。
  4、给孩子创造阅读的条件和环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家庭教育的原则
  1、正面教育
  要对孩子多鼓励,多夸奖,少责骂或殴打。
  2、以身作则
  儿童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3、及早施教
  幼儿的可塑性很大,及早给予良好的教育,可使孩子受益终身,反之则会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困难。
  4、严格要求
  父母可以爱孩子,但不能溺爱、迁就和放任。
  5、教养态度一致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教育态度要一致,应该制定一个教育规划,双方共同实施。
  6、宽严适度
  过于严格和过于宽容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父母应认真把握合适的尺度。
  7、责罚慎重
  孩子有过失,父母可以对其进行责罚。但必须弄清原由。尤其是不要当着其他人的面责罚孩子。不要在早上或晚上责罚孩子,不要迁怒于孩子。最好不要打骂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您的提问非常好!确实,现在很多家长、老师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类似这样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问,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教材和教育方法,培养好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目的。然而,孩子终归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培育就很容易东歪西倒、难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总有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偶尔犯一些小错误,的确会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实有利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细考虑和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教材、建议也可选择观看适合自己的家教视频节目,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对症下药、行之有效。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荐的网站视频资料,相信您就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答案了。
  由于在现时的社会大环境、应试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开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响下,我们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个大染缸里一样,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习气,例如娇横任性、叛逆不听话、不诚实、上网成瘾、打架、厌学、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等问题,尤其是处于幼儿及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情况更为严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由这些观念导致的各种错误行为。虽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采取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还说是“赢在起跑线上”,人的一生其实是马拉松式的长跑过程,即使赢了起跑线,能跑多远、坚持多久、谁笑到最后还是未知之数,往往是适得其反的,因而个别人所谓虎妈教育的事例无论他们成功与否,都不值得崇拜、学习模仿、甚至广泛推广,这样教育会给绝大多数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灭的心理伤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这样导致的!如果打孩子进行体罚教育,后果可能相当严重,将来会报复到年老的父母和孙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浅啊!相反,反而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更显得重要。想要从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培养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良好兴趣和习惯,建议您赶快让孩子喜欢上《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多读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和启发孩子的智慧)。您看,这真是一部“大孝经”、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师!写得多好!琅琅上口,易读易教,网上还有很多视频故事教学素材,有多个版本适合各阶段孩子观看。作为父母,只要您愿意多些鼓励孩子和您一起观看(这个很重要,您喜欢看能带动他的兴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响),一定能让您的孩子喜欢上她,如果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努力去做、尽量落实里面的教诲,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