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会议呢都坚决的制定和执行革命的土地纲领?

如题所述

在73年前的今天,1947年7月17日(农历1947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这位分得了土地的老贫农,心中乐开了花。

1947年7月17日-9月13日,中共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村召开党的全国土地会议,刘少奇主持会议并作了报告和总结。会议总结了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发布以来土地改革的情况,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是在全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

《中国土地法大纲》共16条。其主要内容: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抽肥补瘦;在平分土地时应注意中农的意见,并允许中农保证有比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略高的土地量;为保证土改的彻底进行和纯洁党的队伍,提高党的战斗力,会议还决定结合土改普遍整顿党的组织。在党内开展以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内容的整党运动。会议没有形成纲要性总结,“左”倾错误也进一步得到发展。  8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的决定,决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改,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及引导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导向,同时明确了在土地管理中,加强对农民合理土地权益的保护,体现出对农民土地权利的尊重和保护。

新土地管理法2019

  那么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有哪些特点,它又会给开发商带来什么呢?《土地管理法》于1986年6月25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1987年1月1日实施。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管理法》与时俱进,经过了三次修改,而尤以本次改动最大,共改动四十多处。

  应该说,由于社会关注度高,涉及的利益方多,法律修改协调难度大,《土地管理法》的历次修改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修改《土地管理法》一般都要有《宪法修正案》作为基础,这也大大拉长了修改的周期。但本次修改面临的难题以及延续的时间仍然超过了业内的预期,自《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2012年12月24日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到2019年8月26日表决通过,历时6年半,这在另一个角度也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相关各方对《土地管理法修正案》的重视和审慎的态度。

  本次修改主要凸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以下分析基于《土地管理法修正案》):

  一、强调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土地管理

  土地管理的原则方面,在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以下简称新第某条)中明确要求,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严格土地用途管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督查方面,新第六条规定:“国务院授权的机构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人民政府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情况进行督察。”说明以后的土地督察权是以国务院授权为主的方式,土地督察人员可能有自然资源部的人员,也可能有其他部门的人员,从而避免自然资源内部自己审批自己监督的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4
土地革命路线提出的背景
旧中国的广大农村,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贫苦农民,只占有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关系,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长期以来穷困和落后的根源。因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作出关于实行土地革命的决定,指出“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中的中心问题”,是“中国革命新阶段的主要的社会经济的内容”。现时主要的是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发动千百万农民自下而上地解决土地问题。规定要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没收一切所谓公产的祠族庙宇等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的农民。对于小田主则减租。强调贫农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

9月,中共中央提出:“对于小地主的土地必须全部没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原则。”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扩大了土地没收的范围,规定“一切地主的土地无代价的没收,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成苏维埃国家的劳动平民所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制定了实行土地革命的纲领,纠正了关于在土地革命中“没收一切土地”的错误主张,指出应“无代价的立即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财产土地,没收的土地归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处理,分配给无地及少地农民使用”;要保护工商业,反对均分小资产阶级财产的倾向。

同时,明确提出:农村豪绅地主阶级是革命的主要敌人。无产阶级在乡村中的基本力量是贫农,中农是巩固的同盟者。强调联合中农是保证土地革命胜利的主要条件。对于富农,则要根据它对革命的不同态度予以区别对待。凡富农已成为反动力量的地方,在反军阀、反地主豪绅的同时,应进行反富农的斗争;在富农继续同军阀地主豪绅斗争时,要争取它;党在目前阶段中的任务,乃在使这种富农中立,以减少敌人的力量。

随着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土地革命日益广泛和深入地开展起来,在斗争实践中经过摸索和总结,逐步形成了土地革命的路线、政策和方法。

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帮助贫苦农民解决土地问题,才能调动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党成立之后不久,就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列入党的行动纲领。
第2个回答  2020-11-24
土地革命路线提出的背景
旧中国的广大农村,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贫苦农民,只占有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关系,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长期以来穷困和落后的根源。因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作出关于实行土地革命的决定,指出“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中的中心问题”,是“中国革命新阶段的主要的社会经济的内容”。现时主要的是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发动千百万农民自下而上地解决土地问题。规定要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没收一切所谓公产的祠族庙宇等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的农民。对于小田主则减租。强调贫农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
9月,中共中央提出:“对于小地主的土地必须全部没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原则。”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扩大了土地没收的范围,规定“一切地主的土地无代价的没收,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成苏维埃国家的劳动平民所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制定了实行土地革命的纲领,纠正了关于在土地革命中“没收一切土地”的错误主张,指出应“无代价的立即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财产土地,没收的土地归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处理,分配给无地及少地农民使用”;要保护工商业,反对均分小资产阶级财产的倾向。
同时,明确提出:农村豪绅地主阶级是革命的主要敌人。无产阶级在乡村中的基本力量是贫农,中农是巩固的同盟者。强调联合中农是保证土地革命胜利的主要条件。对于富农,则要根据它对革命的不同态度予以区别对待。凡富农已成为反动力量的地方,在反军阀、反地主豪绅的同时,应进行反富农的斗争;在富农继续同军阀地主豪绅斗争时,要争取它;党在目前阶段中的任务,乃在使这种富农中立,以减少敌人的力量。
随着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土地革命日益广泛和深入地开展起来,在斗争实践中经过摸索和总结,逐步形成了土地革命的路线、政策和方法。
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帮助贫苦农民解决土地问题,才能调动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党成立之后不久,就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列入党的行动纲领。
第3个回答  2020-11-24
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翻越人迹罕至的夹金山,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1935年6月中央红军抵达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同5月初离开川陕根据地实行转移到达那里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中共中央又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寿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了贯彻北上方针,红军经过茫茫草地,历经艰险。随后中共中央决定将北上红军改称陕甘支队,先行北上,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脚点和战略基地。至此,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利结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利结束。故本题选择B。

2.【答案】C

【考点】古田会议

【解析】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这次会议史称古田会议。决议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会议的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须加强政治工作。决议案强调,须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在党组织和军队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环境下,如何从加强思想建设入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和坚持具有重要意义。故本题选择C。

3.【答案】B

【考点】八七会议

【解析】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观点,实际上提出了以军事斗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问题,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所以答案选B。

4.【答案】A

【考点】土地革命

【解析】超纲题。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在农民土地问题上的主张与共产党人比较接近,故A正确。廖仲恺1925年8月已经遇难;谭平山当时还是共产党领导人;陈友仁是主持外交,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中有突出表现,故BCD与题意不符。

5.【答案】B

【考点】土地革命

【解析】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故本题选择B,其他选项皆不符合题意。
第4个回答  2020-11-24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翻越人迹罕至的夹金山,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1935年6月中央红军抵达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同5月初离开川陕根据地实行转移到达那里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中共中央又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寿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了贯彻北上方针,红军经过茫茫草地,历经艰险。随后中共中央决定将北上红军改称陕甘支队,先行北上,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脚点和战略基地。至此,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利结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利结束。故本题选择B。

2.【答案】C

【考点】古田会议

【解析】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这次会议史称古田会议。决议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会议的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须加强政治工作。决议案强调,须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在党组织和军队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环境下,如何从加强思想建设入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和坚持具有重要意义。故本题选择C。

3.【答案】B

【考点】八七会议

【解析】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观点,实际上提出了以军事斗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问题,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所以答案选B。

4.【答案】A

【考点】土地革命

【解析】超纲题。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在农民土地问题上的主张与共产党人比较接近,故A正确。廖仲恺1925年8月已经遇难;谭平山当时还是共产党领导人;陈友仁是主持外交,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中有突出表现,故BCD与题意不符。

5.【答案】B

【考点】土地革命

【解析】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