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怎么培养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2
如何培养同理心?

同理心是个心理学概念,也称为共情。
真正的同情不仅意味着感受他人的痛苦,还意味着被感动以帮助对方减轻痛苦——丹尼尔·戈尔曼
它的基本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同理心所说的,要做到“推己及人”:一方面自己不喜欢或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另一方面,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喜好的东西或愿意接受的待遇,并尽量与他人分享这些事物和待遇。西方文化同样也有强调和推崇同理心的传统,基督教中的“黄金法则”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对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其实这就是同理心原则的体现。

水.jpg
心理大师荣格曾经遇见了一位女病人,这位病人精神不太正常,一直认为自己是从月球来的,并十分想回到月球上去。
在为她治疗的时候,荣格没有像其他医生一样企图阻止女病人的妄想症,而是十分感兴趣地听她描述她在月球上的种种经历。末了,荣格推心置腹地对病人说:“月亮虽然很美,但是现在你却不可能回去了。所以,请安心地待在地球上,幸福地生活吧,你会发现其实地球也很美。”后来,在荣格的劝说下,这位女病人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从此回到家中相夫教子,再也没有犯过病。
同理心并不等同于同情心。一个人即便不同情另外一个人,也有可能对其表示理解。

信任关系来源于同理心,要建立信任关系,就要在人际交往中逐步体现出自己的同理心,并以此证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你对别人越真诚,越善于倾听、体谅、尊重或宽容别人,别人也就会越真诚和信任。如此继续下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后,人与人的交往就非常顺利了。
有人可能会问:“在人际交往中,信任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生活中,当你无意中冲撞别人时,如果对方非常信任你,在多数情况下对方会不会一笑了之?如果你们没有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一次小小的冲突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英国作家麦克唐纳说:“信任是比爱更好的
第2个回答  2020-11-13
同理心
01
同理心就是理解和感受对方的心理,就像感受自己的一样;说白了就是将心比心,用对方的眼睛来看世界,用对方的心灵来体验世界,与对方进行心理互换。例如,孩子回家后说:“今天红红语文考了不及格。”她的意思很可能是在试探父母的态度,其潜台词是:如果我也考得不好,你们会怎样?又如,当父母批评孩子不该与传达室的大伯顶撞时,孩子口头上是答应了,但脸上却流露出不屑或委屈等表情,很可能事情就没有父母所想的那么简单,孩子心中另有想法。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刹那间的沉默、不经意间的叹气、不易察觉的一丝眼神,都在反映他内心的“天机”,如果我们都能仔细地去体味,细心地去捕捉,就能破译其中的“隐义”,读懂他的内心,这,就是同理心。

步骤/方法
01
要学会倾听
要尊重孩子,让孩子说话,不要认为小孩子啥也不懂,要认真、专注地听他讲话。
倾听首先是要听,不要老是自己说,要给听留出一定空间。有了这个空间,才会有亲子交流的存在。听的时候还要专注,所谓侧耳倾听,讲的就是专注地听入神地听的意思,只有听得专注,听得投入,才能读懂孩子的话语,也才能让孩子感到理解与尊重。
听的时候还要有应答,要有接听词,接听词有两种,一是短词短语,如,嗯,啊,这样啊,不错等,以表示自己的关注与理解。一是概括句,即在理解孩子话语的基础上,将其话语的实际意思“翻译”概括出来,这会起到“镜子”的作用,让孩子“照见”自己的心态,也有助于父母进一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如:“你的意思是老师误解了你,你感到很委屈。”“你觉得这个大伯太凶,做事又不公平,心中不服,所以就顶撞了他。”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直到揣摸出孩子的心思为止。如“红红”例,可以这样回答:“真的啊,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啊?是感到担心呢还是感到惋惜呢?”视孩子的回答情况再作进一步处理。在用概括句表达时,要注意澄清孩子的内心感受,是委屈、气愤还是伤心?因为不同的感受反映着不同的心态,也潜藏着不同的想法。

02
要换位思考
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么想?如果我在孩子的位置上,将会有什么感受?
一是要注意放弃,即放弃主观臆测。父母往往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与心理定势对孩子的状况有一个主观的判断,如:“考得这么差,一定是粗心的缘故!”“注意力这么不集中,肯定是不想学。”等等,其实并不一定符合实际。
二是要注意转换,即多做角色转换练习。对生活中、电视上出现的情景,不妨想一想,“如果我受到这样的对待,将作如何感想?”“如果我是他,会怎么做呢?”家庭成员之间还可以适当做角色互换,让父母做“一日孩子”,让孩子做“一日父母”,加强亲身体验,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理解“古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有的孩子常常取笑别人,是因为他感到自卑,以此来获取心理平衡;有的孩子爱顶撞人,是因为他觉得不这样就显得自己是个“软蛋”;有的孩子爱围着老师转,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才会让老师喜欢自己。如果单纯地从道德的角度去评判,对此作一番道德说教,效果是不好的。

03
要识别情感
能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中抓住蛛丝马迹,对孩子的真实情感加以识别。有时,孩子的语言表达与其潜藏着的情感并不一致,这需要父母去作细心的体察,理解其中的隐义。如,孩子对父亲说:“听隔壁的明明说,动物园来了一头大象。”其实,孩子并非只是陈述这样一个事实,他其实很想父亲带他去看大象,只是不敢说或不好意思直说罢了。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觉察力不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加以提高。“猜感情”就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如:对电视中或漫画中的人物,根据其表情、姿态,猜猜其内心的想法与感觉,猜测他也许会说的话;也可以到生活的实景中去观察与猜测。在家庭中,可做“感情单词”游戏,即在卡片上写下不同的感情单词,轮流抽出一张,让每个人用身体表演出卡片上的感情,不准说话,其余的人猜正在被表演的感情。

04
保持与孩子的沟通
就是要经常与孩子保持沟通,建立起一条动态性的交流回路,以上所有的方法或途径,都要通过这条回路才能发生积极的作用。
如果我们对孩子内心的解读都发生了错误,就谈不上有效的引导与教育。所以,同理心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父母要在这方面多注意、多学习。
第3个回答  2020-11-12
培养一个有同理心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责任。这个过程父母要拿出多点耐心和爱心,先从倾听孩子的心声开始,再在沟通中引导,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由于处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常常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感受。如果要互相理解、沟通良好,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否则就会如上例那样造成误解、冲突乃至对抗。 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理解和感受对方的心理,就像感受自己的一样;说白了就是将心比心,用对方的眼睛来看世界,用对方的心灵来体验世界,与对方进行心理互换。例如,孩子回家后说:“今天红红语文考了不及格。”她的意思很可能是在试探父母的态度,其潜台词是:如果我也考得不好,你们会怎样?又如,当父母批评孩子不该与传达室的大伯顶撞时,孩子口头上是答应了,但脸上却流露出不屑或委屈等表情,很可能事情就没有父母所想的那么简单,孩子心中另有想法。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刹那间的沉默、不经意间的叹气、不易察觉的一丝眼神,都在反映他内心的“天机”,如果我们都能仔细地去体味,细心地去捕捉,就能破译其中的“隐义”,读懂他的内心,这,就是同理心。 如何培养同理心? 首先,要学会倾听。 要尊重孩子,让孩子说话,不要认为小孩子啥也不懂,要认真、专注地听他讲话。 倾听首先是要听,不要老是自己说,要给听留出一定空间。有了这个空间,才会有亲子交流的存在。听的时候还要专注,所谓侧耳倾听,讲的就是专注地听入神地听的意思,只有听得专注,听得投入,才能读懂孩子的话语,也才能让孩子感到理解与尊重。 听的时候还要有应答,要有接听词,接听词有两种,一是短词短语,如,嗯,啊,这样啊,不错等,以表示自己的关注与理解。一是概括句,即在理解孩子话语的基础上,将其话语的实际意思“翻译”概括出来,这会起到“镜子”的作用,让孩子“照见”自己的心态,也有助于父母进一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如:“你的意思是老师误解了你,你感到很委屈。”“你觉得这个大伯太凶,做事又不公平,心中不服,所以就顶撞了他。”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直到揣摸出孩子的心思为止。如“红红”例,可以这样回答:“真的啊,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啊?是感到担心呢还是感到惋惜呢?”视孩子的回答情况再作进一步处理。在用概括句表达时,要注意澄清孩子的内心感受,是委屈、气愤还是伤心?因为不同的感受反映着不同的心态,也潜藏着不同的想法。 其次,要换位思考。 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么想?如果我在孩子的位置上,将会有什么感受? 一是要注意放弃,即放弃主观臆测。父母往往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与心理定势对孩子的状况有一个主观的判断,如:“考得这么差,一定是粗心的缘故!”“注意力这么不集中,肯定是不想学。”等等,其实并不一定符合实际。 二是要注意转换,即多做角色转换练习。对生活中、电视上出现的情景,不妨想一想,“如果我受到这样的对待,将作如何感想?”“如果我是他,会怎么做呢?”家庭成员之间还可以适当做角色互换,让父母做“一日孩子”,让孩子做“一日父母”,加强亲身体验,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理解“古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有的孩子常常取笑别人,是因为他感到自卑,以此来获取心理平衡;有的孩子爱顶撞人,是因为他觉得不这样就显得自己是个“软蛋”;有的孩子爱围着老师转,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才会让老师喜欢自己。如果单纯地从道德的角度去评判,对此作一番道德说教,效果是不好的。 再次,要识别情感。 能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中抓住蛛丝马迹,对孩子的真实情感加以识别。有时,孩子的语言表达与其潜藏着的情感并不一致,这需要父母去作细心的体察,理解其中的隐义。如,孩子对父亲说:“听隔壁的明明说,动物园来了一头大象。”其实,孩子并非只是陈述这样一个事实,他其实很想父亲带他去看大象,只是不敢说或不好意思直说罢了。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觉察力不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加以提高。“猜感情”就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如:对电视中或漫画中的人物,根据其表情、姿态,猜猜其内心的想法与感觉,猜测他也许会说的话;也可以到生活的实景中去观察与猜测。在家庭中,可做“感情单词”游戏,即在卡片上写下不同的感情单词,轮流抽出一张,让每个人用身体表演出卡片上的感情,不准说话,其余的人猜正在被表演的感情。 最后,就是要经常与孩子保持沟通,建立起一条动态性的交流回路,以上所有的方法或途径,都要通过这条回路才能发生积极的作用。 如果我们对孩子内心的解读都发生了错误,就谈不上有效的引导与教育。分享到:> 相关阅读:五个技巧培养出气质女孩如何培养孩子“爱”的能力亲近母语创办人徐冬梅专访:母语教学关乎儿童信心培养问题五个小技巧培养出气质女孩怎样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怎么样培养多才多艺的宝宝
第4个回答  2020-11-12
同理心,又称为换位思考,是指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在人际关系中,能体会别人的情绪、想法,理解别人的感受。同理心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如果能掌握好同理心,就能减少冲突机制,提升夫妻感情浓度,成功修复婚姻。那么,该如何掌握同理心呢?

一、学会管理情绪

同理心最基础的是学会情绪管理。例如,老公跟你闹矛盾,你情绪上的反应一定是激动的、气愤的,情绪控制了大脑,这时候思想和行为大多是不理智的,归因系统出现了偏差,这样就很容易会歪曲事实,甚至是做出过激的行为,导致两人冲突升级,感情破裂。

因此,同理心最基础是要学会情绪管理,当你感到激动、愤怒、无奈的时候,尽快去处理好情绪,让不良的情绪全部发泄出来,然后再慢慢调整好心态。冷静下来以后再去思考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较少冲突机制。

二、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同理心的基本要求。同理心强调的是“换位”,站在老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换个角度,能更客观地看待问题,能更加真切地体会对方的立场与感受,这样更能深入分析情侣之间的矛盾根源,找到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学会换位感受

同理心最关键的一步是换位感受。换位思考也许只能深入知道夫妻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但并不能更深入地了解对方这样做的原因。因此,换位感受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走进对方的内心,用心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当对方做出类似的行为时,能找到相对应的化解方法,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对方,改变夫妻两人的相处模式,最终化解两人之间的矛盾。

四、如何培养同理心

很多人会说:“道理我都懂,但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确实,这个是重点,那么该如何培养同理心呢?首先,你要先了解自己的感受。由于每个人的世界观都不一样,因此思考问题的角度,对待某个问题的看法都会是不一样的。要真正地做到“走心”,首先要了解自己对某个问题的感受。接着,要懂得去表达。很多女人都是口不对心,明明是在乎的,却喜欢说反话,这样会让误会更深。因此要学会表达心中的的想法。最后就是要学会体会对方的感受,并且做出正确的应对方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