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廷,向天下发告文是“传缴天下”吗

RT

  传檄天下?????
  你要搞清楚“缴”是什么,指的是檄文。下面是百度百科(檄文)

  古代文书、文告的一种。《汉书·朱博传》:“合下书佐入, 博 口占檄文。”《北史·孙搴传》:“会 神武 西征,登 风陵 ,命中外府司马 李义深 、相府城局 李士略 共作檄文,皆辞,请以 搴 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清君侧,走檄文,雄兵义旗遮路尘。”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上面这八条,就是我们申讨党八股的檄文。”参见“ 檄 ”。
  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
  现代说法:檄文之所以为檄文,是因为写此文的都是被缴了械的普通人

  有些文书是不能或尽量避免用这样带有攻击性和声讨性的字眼的,比如说皇帝的“诏”“旨”“谕”等等。特别是皇帝的诏书,在古代诏书是很神圣的,并不是所有皇帝的文书都能称为诏书的,必须是定年号、立后、立储。。这一类的大事才可以加盖“皇帝之宝”什么的大印才称为“诏”。并不是我们现代人理解的那样随便说两句就是诏书了,诏书的言辞要非常注意的,除非是对外作战等等才会语气“激烈”。哦,扯远了

  需要皇帝向天下发告文的诏书都是大事件,里面的话有可能是“咸于闻知”什么的。
  再说,用“传缴天下”形容皇帝向天下发告文不契合实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21
不一定,你看看溥仪的退位诏书,并没有传檄天下的字样:

1912年2月12日,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创立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於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夏历),颁布退位诏书,作统治之最后结束。由於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因此由皇太后临朝称制。退位诏书共三道,辞位正文,全文如下: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各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刈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计自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国,凡二百九十七年;自爱新觉罗福临入主,凡二百六十八年,至是而亡。退位诏书起草人为张謇。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u/571ebccf010004j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