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如题所述

从理论上讲,高海拔距离太阳更近,但是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相比,这个距离非常小。换句话说,在不同的大气高度,可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差别不大。如果不离开地球,是感受不到太阳辐射的变化。在高海拔地区并不会让我们靠近太阳,更别提温度升高了。

大气压力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将其他分子压在顶部的空气分子数量会减少。这意味着海拔越高,空气中的分子可以移动的空间越大。这减少了与周围分子碰撞的机会,从而使分子动能分布在大面积上,从而降低了平均温度。

相反,在低海拔地区,大气压力高,空气分子不能自由移动,它们携带大量能量并更频繁地相互碰撞,从而导致温度升高。因此,山下比山上热。该物理定律适用于任何地方,与赤道或极地地区无关。

人类居住在大气的最底层,即对流层,不能直接吸收较短波长的太阳辐射。因此,太阳辐射几乎可以穿过对流层中的大气,直接接触地面,并且一些能量从地面反射回来后,其余的能量会被地面吸收,从而导致温度升高。随着地面温度的升高,地面像大气一样发出能量,并且由于地面温度较低,因此发出的能量的波长较长,主要是红外线。在对流层大气中,主要由红外线主导的表面辐射被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强烈吸收,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因此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海拔越低,海拔越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因为气压低,空气稀薄,云层少,白天吸收地面辐射少,晚上对地面的逆辐射作用弱,所以温度低。大气的温度主要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白天,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就少,温度低;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温度低。因此,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对流层内,海拔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8-29
自地面向上,地球大气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层和热层等。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是被称为对流层顶的过渡层。随纬度和季节的不同,对流层顶距地面的高度一般在8公里到16公里之间。

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气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夏季高于冬季。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由于受地表影响较大,气象要素(气温、湿度等)的水平分布不均匀。空气有规则的垂直运动和无规则的乱流混合都相当强烈。上下层水气、尘埃、热量发生交换混合。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在对流层内,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的特点又可分为下层、中层和上层。

(1)下层:下层又称扰动层或摩擦层。其范围一般是自地面到2公里高度。随季节和昼夜的不同,下层的范围也有一些变动,一般是夏季高于冬季,白天高于夜间。在这层里气流受地面的摩擦作用的影响较大,湍流交换作用特别强盛,通常,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增大,风向偏转。这层受地面热力作用的影响,气温亦有明显的日变化。由于本层的水汽、尘粒含量较多,因而,低云、雾、 、浮尘等出现频繁。

(2)中层:中层的底界和摩擦层顶,上层高度约为6公里。它受地面影响比摩擦层小得多,气流状况基本上可表征整个对流层空气运动的趋势。大气中的云和降水大都产生在这一层内。

(3)上层:上层的范围是从6公里高度伸展到对流层的顶部。这一层受地面的影响更小,气温常年都在0℃以下,水汽含量较少,各种云都由冰晶和过冷水滴组成。在中纬度和热带地区,这一层中常出现风速等于或大于30米/秒的强风带,即所谓的急流。

此外,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有一个厚度为数百米到1~2公里的过渡层,称为对流层顶。这一层的主要特征是,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的情况有突然变化。其变化的情形有: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很慢,或者几乎为等温。根据这一变化的起始高度确定对流层顶的位置。对流层顶的气温,在低纬地区平均约为-83℃,在高纬地区约为-53℃。对流层顶对垂直气流有很大的阻挡作用,上升的水汽、尘粒多聚集其下,使得那里的能见度往往较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9-21
地球表面的热量来自太阳的辐射。地球低层大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水分等易吸热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无吸收能力,因此太阳的短波辐射就直接到达地面。地面在接受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向外进行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低层几乎能全部吸收,因此离地面越近的大气层,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就越多,气温就越高;相反,离地面越高的大气层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就越少,气温也就越低。另外,大气由多种气体分子组成,它在地心引力作用下,离地面越近,密度越大;反之密度越小。密度越小的物质,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越小。

还记得学过的吗?物理学中热学?可以得到温度和高度的关系:T=T0-a*h;即高度越高,温度越低。空气是自下而上逐渐变暖的。
第4个回答  2014-07-08
1
因为气压低,
空气
稀薄。海拔高的
地区
的大气保温较差,导致
热量
大量散失
2
海拔高的地方,
云层
少,晚上对
地面
的逆辐射作用弱,温度低
由于海拔高,
白天
吸收地面辐射少,因为,随
海拔
的升高温度越低,
3
大气的温度主要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白天,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就少,温度低;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温度低。因此,海拔越高,
气温
越低,在
对流层
内,海拔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
通俗地说:
我们感受到的温度变化并不是直接来源于
太阳
的热量,而是来源于
大地
上空
的空气,大地吸收了太阳的热量,向周围的空气中散发,因此,空气是自下而上逐渐变暖的。所以,
山越
高,得到大气中的热量越少,自然温度就越低;另外,山越高,空气愈稀薄,保存的热量也越少。因此,
我们登上离太阳较近的
高山
时,感觉到不是太热,
而是太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