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姓氏?

如题所述

姓氏是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姓就是位于百家姓中的前列几个,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未衰落,另外中国自古以来有着“中国五大姓”,王、李、张、刘、陈。其中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全世界姓王的人大约有一亿,王虽不是上古大姓,但起源于上古,上古时期,东周灵王有太子名叫晋,后被灵王废掉太子之位,晋及其家人从王室成员变成,普通百姓,为了纪念他们以前的王族身份,便以“王”作为自己家族的姓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研究姓氏文化认祖寻根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力和纽带。当一个民族危难之际,民族要生存,就得携手并肩,共同战斗,这就要全民族认同祖宗和“本是同根生”的意识,继而产生凝聚作用。姓氏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最初是根据母系血统来分类聚居、寻源溯祖,也就是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比如中国上古著名的姓氏有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一姓族越来越庞大,衍生出“氏”的分支来,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

2、氏的出现

氏的出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脚步迈进阶级社会,氏名来源较多样,如以邑为氏,以谥为氏,以官为氏等,同一家族可因居邑为氏,也可以族长的官职为氏,当时也经常出现命氏、别族等情况。综上所述,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年深月久的历史和极其丰富的故事,现代的姓氏都有自己的祖先,至于是否声名显赫,那就不一定了,但数千年的历史已成沉淀灰尘,再过分追究祖先的来源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但这些构成了中国璀璨多彩的文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