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店镇的乡镇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顺店镇是禹州市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和农业大镇。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颖河、涌泉河纵贯全镇,水利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优越,粮食产量和农业产值连年居禹州市之首。传统的铸造业、刺绣业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素有“中原刺绣第一乡”和“华夏铸造第一镇”之美誉。新兴的磨料、化工等高新产品供不应求。
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14亿元,财政收入完成4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0元,其中镇区人均纯收入3035元,高出全镇平均水平12%,比1999年增长10.4%。
特色经济
1.刺绣
顺店镇刺绣业始于宋代民间传统手工工艺,至明朝繁荣时期,仅镇区就有数十家丝货行、染坊,数百家机户、上千架织机,数千名织工、绣工。“绿丝红绸银飘带,如林绣女飞针忙”堪称当时丝织刺绣产业兴盛的生动写照。至康熙年间,沿许洛故道,刺绣作坊、店铺绵延五、六华里,到乾隆年间丝织刺绣业达到鼎盛,镇区西北部由70余家商号捐建的山西会馆,便是历史的明证。顺店镇已发展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丝绣品产地和刺绣产品交易市场,素有“中原刺绣之乡”的美誉。
顺店镇刺绣产品主要为古装戏衣、秧歌衣和工艺饰品,布料色彩绚丽,图案设计新颖,产品工艺精湛。以戏剧服装为例:其质料有大缎(硬料)和绉缎(软料)两种。颜色分“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指红、绿、黄、白、黑;下五色指紫、粉、湖、蓝、香。样式有180种之多,以明代服饰为基础,吸收了历代特别是唐、宋、清服饰之典型。根据服装形状制作上的基本特征,可将其划分为蟒、帔、靠、褶、衣五大类。另外还根据文鸟武兽案,来显示古代官员的品级标志,如明代官服谱:一品文官为仙鹤,二品文官为锦鸡,三品文官为孔雀,四品文官为云雁,五品文官为白鹇,六品文官为鹭鸶,七品文官为蜥苏,八品文官为黄鹂,九品文官为鹌鹑,十品文官为练雀,公、候、伯、驸马共用麒麟。
近年来,顺店镇的刺绣加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由家庭作坊式生产发展到联户加工、专业化经营的新模式,出现了丝织绸缎专营户、古装戏衣专营户、寿衣专营户、秧歌衣专营户和刺绣工艺品专业户,仅加工户就达1500多户。而且形成了以顺北、高门楼为主的包头、水纱生产点,以南袁庄、马楼为主的寿衣生产点,以顺店镇区四个村为主的古装戏衣、秧歌衣生产点。刺绣方式由过去的手工刺绣逐步发展为以机绣和电脑绣花为主,目前,全镇有绣机300多台,电脑绣花机67台,从事刺绣产业的人员超过8000人。绣品也由古装戏衣、手帕,发展为织绣、秧歌衣、寿衣、布景道具、刺绣工艺品等40多类240多个品种,全镇刺绣已实现生产专业化、销售网络化,仅做戏衣原料生意的就超过百家,以镇区为中心,辐射19个行政村,刺绣专业户4431家,产品销往上海、北京、石家庄、天津、太原、西安、内蒙古、新疆等地,仅在洛阳关林从事销售绣品的经营户就有59家,多数绣品还通过转销出口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
顺店刺绣已经成为一项精品旅游产业,丝巾、手帕、窗帘、桌布等日用品和对襟唐装、小旦衣、秧歌新装等服饰备受青睐,已成为人们实用、留念、馈赠之佳品。另外:打工人员居多 顺店镇交通便利,许洛公路、禹方公路、禹登高速、许登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四通八达,2000年就已实现“村村通”。
镇区有两个集贸市场,每天都有早集,农民可以进行物资交流,互通有无,1999年以来,顺店镇紧紧抓住被定为许昌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的发展机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积极稳定地推进小城镇建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