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文学的思索》,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文艺学:历史与方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红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传统的误读》,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学术思想与人物》,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陈寅恪与红楼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情问红楼》,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
《大师与传统》,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苍凉与自信》,中华书局,2007
《中国现代学术要略》,三联书店,2008
《论国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书生留得一分狂》,作家出版社,2010
《牡丹亭与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国学与红学》,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三联书店,2012
《陈宝箴与湖南新政》,故宫出版社,2012
《大师与传统》(增订版),广西师大出版社,2013
《陈寅恪的学说》,三联书店,2014
《当代中国之传统与现代的变奏》,新加坡青年书局,2014 《陈寅恪撰写〈柳如是别传〉的学术精神和文体意义》,载《中国文化》1990年秋季号
《陈寅恪的学术创获与研究方法》,连载于台北《书目季刊》1990年第4期、1991年第1期
《社会变革中的文化制衡──对五四文化启蒙的另一种反省》,载香港《二十一世纪》1992第5期
《汉译佛典与中国的文体流变》,载《文艺研究》1992年第3期
《文化托命与中国现代学术传统》,载《中国文化》1992年第6期
《汤若望在明清鼎革之际的角色意义——为纪念这位历史人物的四百周年诞辰而作》,载《中国文化》1992年第7期
《陈寅恪的“家国旧情”与“兴亡遗恨”》,载《中国文化书院建院十周年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版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先生学行小记》,首载《文汇读书周报》,1995年“中国国际汉学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中国社科出版社1996年版
《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载《学人》1996年第10期,
《中国现代学术要略》,连载于1996年12月18日、25日《中华读书报》。
《王静安先生学行小传》,载《中国文化》1997年第15、16期合刊
《陈寅恪与现代性》,载1998年2月15日《中华读书报》
《百年红学说索隐》,载1998年3月23日《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
《史学的艺术之境》,载1999年4月21日《人民政协报》
《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载2001年1月17日《中华读书报》,暨香港《明报月刊》2001年第1期
《陈寅恪与红楼梦》,载《文艺研究》2001年第1期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新释》,2001年2月14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同时刊出
《21世纪的挑战:亚洲价值的反省》,载2001年2月18日《深圳特区报》暨2001年2月24日《文汇报》
《义宁之学的渊源与宗主》,载《读书》杂志2001年第2期
《慈禧密旨赐死陈宝箴考实》,载《中国文化》2001年第17、18期合刊
《〈柳如是别传〉的撰述旨趣》,载2001年5月8日《文汇报》
《“借传修史”──陈寅恪与<柳如是别传>的撰述旨趣》,2001年5月26日德国海德堡大学“中国近代史学思想和历史写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刊于荷兰莱顿汉学院主办的《史学:东与西》杂志。
《王国维陈寅恪与中国现代学术》,在《文艺研究》2002年第3期
《陈寅恪的家学渊源与晚清胜流》,载《中国学术》2002年第3期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载2002年7月13日《文汇报》,《新华文摘》转载
《陈宝箴与湖南新政》,载《中国文化》2003年第19、20期合刊
《蔡元培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载2003年7月2日《中华读书报》
《中国现代史学人物之一瞥》,载2003年7月27日《文汇报》
《王国维的诸种矛盾和最后归宿》,载中华书局2003年7月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敬意与温情——学术思想与人物后序》,连载于2003年12月24日、31日《中华读书报》,《新华文摘》本 年第 7 期转载
《今天,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载2003年11月25日《中华读书报》
《马一浮的学术精神和学问态度》,载《文艺研究》2003年第5期
《晚清新学叙论》,载《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马一浮与复性书院》,载香港《九州学林》2004年第1期
《冯友兰和“贞元六书”》,载2004年3月22日《人民政协报》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了解之同情”——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简释》,载《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礼仪与文化传统的重建》,载2004年4月28日《光明日报》
《熊十力和马一浮》,载《浙江学刊》2004年第3期
《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载2005年12月1日《中国教育报》,《新华文摘》转载
《“花开正满枝”——马一浮的佛禅境界和方外诸友》,载《文艺研究》2005年第4期
《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心理过程》,连载于《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5~6期
《牡丹亭》与《红楼梦》——他们怎样写情,载2006年7月23日《中华读书报》
《“文化自觉”和“美美与共”》,载2006年8月13日《文汇报》
《国学的缘起:民族的回望与自省》,载2006年10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导》
《论国学》,载《中国文化》2006年秋季号
《史华慈:最后发表的思想》,载2007年3月8日上海《社会科学报》
《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精神义谛》,载《学术月刊》2007年第6期
《陈寅恪的“自由”与“哀伤”》,连载于2007年7月23日、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现代学术的四重疑问》,载2007年9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论陈寅恪的阐释学》,载《中国文化》2007年秋季号
《我这样看国学》,载2008年1月19日《文汇报》
《文明的共相》,载2008年2月1日《人民日报》
《大师与传统》,载2008年2月24日《文汇报》
《读经典可以改变气质》,载2008年4月7日《京华时报》
《国学热不必“一窝蜂”》,载2008年4月8日《人民日报》
《国故与国学》,载2008年5月21日《中华读书报》
《寻绎传统儒学的现代价值》,载《儒学天地》2008年第3期
《国学辨义》节录,载2008年8月4日《文汇报》
《“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载2008年9月3日《中华读书报》,2010年春季号《中国文化》增补重刊
《马一浮和“六艺论”》,载《中国文化》2008年秋季号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载《中华文化画报》2008年第11期
《马一浮和“六艺之学”》,载2008年11月20日《新京报》
《现代文明体系的建构和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载《炎黄文化》2008年第5辑
《国学和“六艺之学”》,载2008年12月8日《人民政协报》
《当代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变奏》,载《中国政协》2009年第2期
《国学,不必一窝蜂大热——刘梦溪先生再谈国学和传统文化》,连载于2009年3月9日、30日《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
《21世纪的人类能否在非对抗中重生》,载2009年4月2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马一浮的文化典范意义》,载2009年6月17日《中华读书报》
《“敬”是中华文化的终极价值》,在2009年7月11日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发表
《到底什么是国学》,载《中国政协》杂志2009年第7期
《竹柏春深护讲筵——白鹿洞书院访学记》,载2009年8月9日《文汇报》“学林”专版
《现代化,不能“找不到回家的路”》,载2009年9月9日《新华日报》
《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及其消退》,分上中下三篇连载于《读书》杂志2010年第3、4、5期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载2010年3月25日《光明日报》
《对话是人类的生活准则》,载2011年1月17日《学习时报》
《国学与诗学》,载2011年3月6日《人民政协报》
《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百年诞辰述感》,载2011年6月20日《光明日报》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载2011年10月31日《光明日报》
《漫谈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载2012年3月5日《人民政协报》
《一国之内也应尊重文化差异》,载2012年3月8日上海《社会科学报》
《信仰与中国文化的特性》,连载于2012年2月17日、2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新华文摘》第9期全文转载。
《中国城市的“精神”紊乱》,载2012年4月26日《社会科学报》;《决策探索》2012年第4期转载。
《中国传统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载2012年5月1日《中国文化报》
《红学考证集大成者》,载2012年6月21日《社会科学报》。
《慈禧的第二次杀机和陈三立的“倒后复帝”活动》,9000字,载2012年6月24日《上海书评》。
《国学与国民教育》,载2012年7月9日《科学时报》。2012年7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法制资讯》2013年第3期转载。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分上下两篇,10000字,载《紫光阁》杂志2012年第10期、第11期。
《“将无同”:人类未来大趋势》,载2012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国学”专版。
《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贡献》,载2013年1月14日《人民政协报》。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如何在今天发用》,载《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3期,14000字。
《马一浮与国学》,载2013年6月3日《人民政协报》。
《“求才三令”开启的魏晋人才鼎盛之局》,载2013年7月15日《北京日报》;《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3年第8期、《现代人才》2013年第4期转载。
《“城镇化”的忧思》,载《北京观察》2013年第7期。
《历史上哪个朝代最开放》,载《北京观察》2013年第9期。
《陈寅恪的学说为何有力量》,5000字,载2014年3月5日《中华读书报》。
《中华文化的特质》,载《法制资讯》2014年第2期。
《怀念吴小如先生》,载2014年6月3日《光明日报》国学版。
《如何追寻文化的价值信仰》,一整版,7000字,载2014年7月3日《中国文化报》。
《到底什么是国学》,载2014年8月16日《深圳特区报》,系转自著者凤凰网博客。
《最具儒者气象的现代学者——在汤一介文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载2014年8月19日《中国文化报》。
《陈宝箴系慈禧密旨赐死新证》,载2014年9月2日《光明日报》。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现代方向——陈方正博士访谈录,载《中国文化》1994年第9期
《为了文化与社会的重建——余英时教授访谈录,载《中国文化》1994年第10期
《为了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建构──金耀基教授访谈录》,载《中国文化》1996年第14期
《“先行一步:为了美国与中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傅高义教授访谈》,载香港《明报月刊》2000年第3期
《现代性与跨文化沟通——史华慈教授访谈》,载《世界汉学》2003年第2期。
《什么是国学,什么是传统文化》,载2007年5月28日《中国教育报》,记者杜悦访谈采写
《中华民族之再生和文化信息传递——杜维明教授访谈录》,载《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9月上半月期。
《不要“国学热”,而要“国学做”——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载《领先》杂志2009年第4期
《我们该怎样向大师致敬——专访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载2009年8月7日《解放日报》“解放周末”
《重建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中国文化报记者对话刘梦溪》,载《中国文化报》2013年4月22日。
《每一个人不可避免地都站在传统的延长线上——对话刘梦溪》,载新华社2014年7月24日出刊之《半月谈》杂志。 《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上、中、下三册),180万字,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至1986年出版。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35卷,2500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10卷,300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