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什么时候,结束于什么时候???

如题所述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到两宋完成。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

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从远古到西晋期间,中国经济重心之所以在北方,主要是与北方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中华先民最早开发这一地区和主要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等原因密切相关。

2、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此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南朝所在的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北方快一些。

3、从北宋到南宋时期。这是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最终完成的重要阶段。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扩展资料:

经济南移原因:

北方长期的战乱,自然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及人口的大量迁移,农耕经济遭到破坏,最终使北方丧失经济重心的地位;而南方社会稳定,自然环境优越,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促进南方农耕经济的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政治中心的南移客观上加速了经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变化给我们的启示: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发展经济要注重保护环境,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人口迁移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政治中心变迁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2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汉末三国时期,结束于两宋时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依然是我国的经济重心;隋唐时期,江南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并逐渐赶上北方;南宋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