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坝网红防空洞值得去吗?

如题所述

一碗小面加个煎蛋,这也许是重庆人最标准的早餐,遇见良心商家,可能还有杯现磨豆浆润润喉。反正,我通常的一天就是从一碗麻辣鲜香的小面开始的。而国庆期间的日常,特别是懒觉的末梢,大概率是被汇聚成海的人声鼎沸给荡漾醒的。因此,在早餐之前,先有一锅喧嚣酿成的粥,烫得人由不得需离开恋栈的被窝。睡眼惺忪中呈现的李子坝观景平台,已是一片人海。
观景平台,假如我是个游客,千里迢迢跨山海,来到山城重庆,满怀激动地打卡网红李子坝单轨站,该怎么游览?但我不是游客,见惯了这山这水,平常了此情此景。日积月累的印象无法清零,周而复始的认知难以改弦。我只能假装我什么都不知道,其实我什么都知道:如果想拍出吸粉无数的即时穿楼照片,得站到嘉陵江的北岸,把渝澳大桥囊括在背景上,机缘巧合之下,能拍出四列单轨同框的相片;在李子坝打卡了穿楼单轨后,别着急赶去下一个景点,就在这个地方随便走走,老重庆的风貌与最地道的山城市井,当如这假日里缠绵的雨,一点一点染湿你的认知。我还是干脆做个重庆的客人,被真实的自己导引。我来到了李子坝,还没吃早饭。于是,我去桂花园的随便一家早餐店,要了碗加蛋的小面。吃完后向轨道站方向走,经过57中。学园花事铁栅栏里有红色蔷薇开得矜持:隔离造成了孤独的美,就意味着被忽略。一旦目光被关注之心指引,观察力就变得敏锐,平时总被忽略的事物,就有了吸引注意的气质。任那妩媚之娇红盛放心底,我慢慢走到一梯蜿蜒的小巷,看下去,颇切曲径通幽处的暗示。曲径通幽石梯上染了苔痕,天阴欲雨。不知通达何方的梯步窄巷,与心底的渴望都置于同一种暧昧的润湿。我便沿着梯步下行,不为邂逅一位丁香般的少女,只想和惯式中生存芦誉搏的自己唱唱反调。红砖青石,草木葳蕤。岁月像摊在滴水观音大叶上虚渗的珠子,任由偶起的江风,不小心擦过旁边的衣角摆布:它滴落或者滚动,在消散之前总有令人心动的晶莹剔透。石梯并非直上直下,每隔一段就有个大角度的转折。我走了几个“之”字后,李子坝观景平台就突兀地出现在了对面。下到平路上,五颜六色的“岩之魂”雕塑墙正在旁边。我以前从没注意到这面陡峭的崖壁上还有一个防空洞。三五成群的人们堆在路旁。我饶有兴致地走进防空洞内。许愿墙眼前一亮的感觉。两壁挂满小卡片的许愿墙五彩斑斓,交织着五湖四海的小希望。我不经意间还发现了写有祝福肖战与王一博的卡片。心愿人们绚烂的“碎碎念”,有友谊,有爱情,有过去,有未来…洞顶挂着暖色调的纸灯笼,把所有人的愿望都照耀在温柔的光明中。纸灯笼很多人穿梭在这“秘密”示众的洞子里,见缝插针地拍下到此一游的纪念。我也不例外,尽管这个防空洞就在我家脚下,我却从不曾来过。不知道其他人对它是什么感觉,反正,它惊艳到了我。走过许愿墙,每隔几步,就有个很有味道的小景。石上睡莲有开在石缸里的睡莲。粗糙而坚硬,凹凸不平的石质墙壁下,一缸柔弱的睡莲中和了坚强,特别养眼。农家大碗茶再走几步,磨盘上放置着一套青花瓷茶具。如果忽略这逼仄空间,以想象力构筑一幕秋收的田野,那么,麦收的中原大地上,收割完水稻的成都平原上,丰收的农民围坐一处,在稻香麦香里品着茶香,是最有底气的浪漫。窑洞人家又走两步,便到了黄土高原,兰花花的家大概就像这般质朴无华,韵味悠远。推开那两扇肯定要“吱呀”作响的木门,该有首《信天游》扑陪祥面而来。阆苑仙境再往深处去,有侧洞幽深。转过几道弯,温柔的LED灯光把每一个遇见的行人都变得分外好看。便在洞内最深处,有一方蓝色朦胧的小池。清澈的水面上倒影几枝修竹,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光影效果,仿佛阆苑仙境。在洞内流连良久,方觉此趟目的却是到观景平台看单轨穿楼。遂匆匆出洞,在人行横道过马路,来到观景平台。也许是因为一直下雨的缘故,平台上的人不算太多。观景平台但也肯定不能算少。我一直走到平台中央,像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人一样仰望,等待着单轨穿楼的那一刻。有单轨从牛角沱站驶来,人群发出阵小小的骚动;有单轨从楼内穿出,又引起一阵手忙脚乱。单轨进站至此打卡完毕,复穿过马路,走三层马路回家。一路走一路整理这一趟出门的收获。“单轨穿楼”就是个再平常不过的网红,真正让我觉得惊喜的是“岩之魂”下的防空洞。在这里住了那么久,今天居然是第一次发现有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景点,看来,任何时候先入为主的判断都是对认识新鲜事物的阻碍。还是那句话:这世界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不觉又走到了轨交大楼,正遇上单轨从这一侧穿过。网上很少有的南侧单轨穿楼看到齐刷刷举起手机相机抢镜头的人群,再看看这逼仄的道路,我有预感,第二个单轨穿楼观景平台的规划方案,或许已经放在了有关部门的案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