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准备金率

如题所述

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为保护存款人和商业银行本身的安全,控制或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取的存款准备金的最低比率。

法定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和调控货币供应量具有重要作用。当中央银行提高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

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

反之,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法定准备金率的存在,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一种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的要求。商业银行需要按照法定比率留存一部分存款作为随时应付存款人提款的准备金,以确保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稳健性。

同时,法定准备金率也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一种监管手段,通过调整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法定准备金率的作用:

1、控制信贷扩张: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控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重要工具。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因为银行需要保留更多存款作为准备金,从而减少了可用于放贷的资金量,抑制了信用过度扩张。

2、维护金融稳定:法定准备金率的设定有助于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当银行体系中存在过多的流动性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泡沫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来吸收过剩的流动性,防止经济过热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3、调节货币供应量: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货币供应量。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会增加银行的可贷资金,进而扩大货币供应。反之,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会减少货币供应。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如控制通货膨胀或刺激经济增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