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学生读后感六百字三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31
【 #读后感# 导语】书是美景,读书是饱览美景。足不出户,你可以遍游于千山万水,徜详于长江黄河之间,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春江胜景,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更有那鱼水之乐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以下“初中一年级学生读后感六百字三篇”由 无 !

   【篇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就像一位寻宝家,在茫茫书海中寻找朋友,挖掘宝矿,如饥似渴。在书中,我学到了课堂内没学过的知识;在书中,我们懂得了许多的人生哲理;在书中,我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因此,现代诗人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

  从惟妙惟肖的绘画本,到五颜六色的拼音读本,再到密密麻麻写满字的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暑假里读的《浪漫鼠德佩罗》。

  以前每当我看见老鼠在家里东窜窜西窜窜,是总吓得直哆嗦,害怕地躲在妈妈身后。晚上,当我躺在床上准备进入梦乡时,天花板上面突然传来的一阵吱吱声,不知是几只小老鼠在吵架还是在争着吃奶,吵得人难以入睡。因此,我对老鼠是恨之入骨,怒目圆睁,只想逮到它扒了它的皮,抽了它的筋。但看了美国作家凯特·迪卡米洛的《浪漫鼠德佩罗》后,我对老鼠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故事中,德佩罗·帝林是一只从小体弱多病的老鼠。他热爱阅读,最爱在图书馆里看英雄救美的故事。一天,他爱上了一位叫“豌豆”的公主,公主也喜欢他。一位嫉妒公主的女仆和曾让王后死掉的耗子把公主胁持进了黑暗的地牢。小老鼠奋不顾身地闯进地牢救公主。为此,他失去了尾巴,同时也上演了一场英雄救美的故事。

  勇敢浪漫的德佩罗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忽然,我想起来了去年暑假,我参加了一次劝募活动。那天,我们几个朋友组成一个小组,去亿嘉广场劝募。在这次活动中,大多人非常支持我们,但也有人非常怀疑我们,觉得我们是来骗钱的。看着这些人怀疑的目光,我的心都凉了,但正当我想把劝募箱放到地上垂头丧气地放弃时,德佩罗那勇敢的精神、惊人的故事在我脑海中浮现。于是,我又拿起劝募箱,继续用我们的行动证明我们的爱能给农村的孩子带来帮助。

  德佩罗非常爱公主,就像书中的骑士爱美女一样,德佩罗救公主,也像书中的骑士救美女一样。我想,他如果,没看这些书,就不会做出这么伟大的事情。是书,使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书,使我对老鼠不再那么害怕,不再那么可恶,反而还有那么一点好感和喜欢,喜欢它的勇敢坚强和爱心。在生活当中也一样,我们会碰到很多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如果我们有一颗勇敢坚强不怕艰难险阻,最终再大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篇二】

  在有人的地方,往往建筑是必不可少的,它使一个人不须居无定所的生活,亦会让一个人在世事沉浮中能感受到温馨,那不仅仅只是自己的房子,更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地方,可以说是一个普通人最有存在感的地方,是人们的港湾。

  像如此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是否要装点得花枝招展一般,使自己更加享受,也更加体面呢?或许并没有那些必要,因为房子它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让你的生活更加舒适,并使你能有一种潜移默化中的温馨与存在感,何必去过多强求。唐朝刘禹锡在其《陋室铭》中提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也许是在他“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里隐居才对,他在自己的陋室里建立起自己高洁的品格,也觉得自己闲静的隐居生活是一种志趣。在这无限的志趣里,也才能将管弦丝竹归类到乱耳的杂音中去,把很多人追求的高官厚禄视作粪土。

  也许正是过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追求,才造就了对一切荣华富贵的如此淡泊,这也造就了那不朽的诗篇与其乐观、直爽的性格。

  对于刘禹锡,以及同他一样千千万万的文人墨客,他们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隐居在世间,而他们达到自我人生的满足了吗?也许他们没有机会去达到治国平天下,但他们退而求次的乐趣却在不同的地方体现:李白游走于世间的山石草木之间,才能描写出或充满豪气或婉转动听的诗篇;陶渊明在隐居生活里与世无争,才有了闲静、美好的田园诗歌……由此观之,许多文人墨客都在不同的地方得到了他们精神上的满足,而那些被世人所熟知的诗文字画,都是他们在精神饱满或对世事愤激之际的产物,它们亦是在表达作者心中那酸甜苦辣的情绪。

  因此,精神的是否充足并不分贫贱与富贵,如果有的人有钱,就算是在挥霍时也应该去品味生活,如果没有去品味与欣赏,没有自身的愉悦与感受,那也就只能算是财富的充裕,并不是精神上的满足。人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满足,就算是他做出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大事,那么他也是不幸福的,因为他不知道满足或是欲望太大,都是不好的,甚至会走向极端。

   【篇三】

  热气逼人的暑假中,我时常在书海中遨游。《狼王梦》《混血豺王》等很多好书都被我反复翻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蜻蜓眼》这本书。

  《蜻蜓眼》是曹文轩的一部长篇力作,文章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看特殊年月中一家人相扶相助的动人情景。杜梅溪在巴黎偶遇女子奥莎妮,便一见钟情,生下了四个孩子。二战时期,她和杜梅溪一起回上海定居蓝屋。随着时间的流逝,奥莎妮从年轻貌美的少女渐渐成为饱含沧桑的老妇。孩子们各自成家,又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在孙辈中奥莎妮最爱的就是阿梅,她是的一个孙女。在艰难的环境中,他们幸福的生活着,直到杜梅溪不幸去世,奥莎妮也去世了。

  他们留下了物质的宝物:蜻蜓眼,这是一种宝贝,一种椭圆形的珠子,据说只有两枚。蜻蜓眼与宝石串成的项链更是价值连城,因此很多人对蜻蜓眼打起了坏主意。

  书中,让我感受到很多精神上的宝物:亲情与快乐!比如奶奶将自己的毛衣解拆掉,编织毛衣,一件件毛衣都体现出浓浓的爱;在下雨天中撑一把红艳艳的油纸伞,在雨中快乐的玩耍,笑容中蕴含着窘境中难得的快乐;奶奶一直保留着她妈妈留下来的小皮箱,经常去抚摸。皮箱中躲藏着思念故乡,爱护家乡,怀念国家的情感。

  当奶奶所居住的蓝屋越来越穷,从小帮助她们带阿梅的保姆胡妈、宋妈只能有一个人留下。可她们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早已产生感情,尽管她们各自的家庭都困难急需钱,可彼此还是希望对方留下来下来。宋妈便想了一个办法:给了阿梅一粉一绿两件衣服,如果阿梅穿的衣服是粉色的,胡妈留下来;是绿色的,宋妈留下来。过了一会儿,房门打开了,阿梅选择了漂亮的那一件——粉色的。虽然宋妈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眼泪还是顺着她的脸流了下来……

  这些精神的财富,比物质更饱含着奶奶喜爱家庭,怀念祖国的情感。而这些蓝屋中的宝物,也会让我念念不忘,继续去寻找人间的真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