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财政局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民国成立,改度支部为财政部,省设财政司(后改为财政厅)。昭文、常熟两县合并为常熟县,设财政科总管全县财政。民国2年(1913年),县设知事公署,掌管全县财务行政和本公署会计庶务。民国17年10月1日起各县成立财政局,内设总务、经征、会计三科,综理全县财政事务。民国22年4月,县财政局机构全部裁撤,并入县政府设科办理。民国29年11月设立县财政局,民国30年 “清乡”开始后即裁并设科。抗战胜利后,在县政府内设财政科办理县级财政有关事项。
1949年4月,常熟解放。5月,县设置财政科。1952年8月,常熟县财政科与农税科合并为财粮科。1956年财粮科又改称为财政科。1959年6月,县财政科与县税务局合并,建立县财政局,内设公社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预算及税政等职能机构。各公社均配备财政员一人,负责公社的财政收支和税务财务检查及企业管理等工作。8月,按照县划分的五个行政片相应设置了5个财政管理所,管理各片所辖范围的财政税务工作。1961年,常熟县财政、税务分开设局。
1969年1月,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设财贸领导小组,指定人员负责掌握财政、税务工作。3月,撤销财政局和税务局。1970年11月,常熟县革命委员会设置财税局。1981年7月,财税局改称为财政局,同年10月至1982年8月,全县33个公社陆续设置财政管理所。1983年3月,常熟撤县建市,县财政局改称市财政局。1984年1月,税务职能从财政局划出,单独成立常熟市税务局。1985年底常熟市财政局共有财政工作人员72人。截止2008年12月底,局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共有在职在编人员98人。1984年财税分开后,常熟市财政局内设人事秘书、预算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农业财务管理四个职能股。1990年5月,市财政局内设职能科室增至9个,同时将“股”统一改名为“科”,分别是:人事秘书科、农业财务科、农业税征收管理科、综合计划科、财政监察科、预算管理科、行政事业财务科、工交企业财务科、商贸企业财务科。8月增设国有资产管理科、会计事务管理科。1993年6月撤销人事秘书科,建立办公室和人事教育科。
2001年12月,财政局内设科室为:办公室、预算科、国库科、政府采购科(挂常熟市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牌子)、综合科、税政法制科、经济建设科、企业科、外经金融科、科教文科(行政政法科)、社会保障科、农财农税科、统计评价科、会计科、监督检查科、人事教育科、公有资产管理科。2005年3月,公有资产管理科更名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科;8月,该科与统计评价科合并为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科。
此外,市人民政府先后设立由财政局代管的国有资产管理局、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办公室、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协税护税办公室、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其中:国有资产管理局,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办公室,分别于2001年9月21日,1999年9月8日予以撤销。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于2001年12月31日明确改在市财政局内设政府采购科挂牌,不再保留原事业编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