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的专业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学科二级类:电气信息类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有关说明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检测技术及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自动化仪器仪表、计算机测控技术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进行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决策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一、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其二、具有全面的电气信息工程素养,掌握本专业必须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其三、较好地掌握自动化仪表、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与PLC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其四、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分析、设计、绘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知识等基本技能;其五、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协作精神。
(三)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检测与仪表、电力电子技术、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
电路电子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应用实验、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检测与控制综合实验、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综合实验、军训、工程训练、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应用设计、自动控制工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含毕业实习)等。
(六)专业特色
本专业本着“大基础、大工程”的教育理念,按照“2+1+1”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设置。一二年级按电气信息大类进行培养,进行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夯实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功底;三年级按专业进行培养,夯实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突现自动化专业“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的特点,在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控制理论基础的同时,重点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等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突出计算机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四年级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情况进行工程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到企业去进行专业实践和实习或将工程技术人员请进来授课等方式,提升学生面向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整个过程以基本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贯穿始终,采用模块化知识结构,通过柔性的课程设置和体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保证人才的基本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的基础上,使学生在自动控制领域形成特长,体现个性需求,成为具有“宽厚、复合、开放、创新”特征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科二级类:电气信息类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有关说明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领域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际技能,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及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与应用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受到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研究、应用与开发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一,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适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宽口径的工作需要;其二,掌握电子电路的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技能,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其三,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分析、设计、应用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其四,具备跟踪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的工作能力;其五,具备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其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三)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测量与传感器、EDA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类课程:工程电磁场、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协议开发及应用、接入网与智能网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移动通讯、电信网技术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通信网、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
主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工程训练(含机械制造基础训练、电子技能训练)、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信号与信息处理综合应用设计、电子信息工程综合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电子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应用实验、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电子综合设计实验等。
(六)专业特色
本专业贯彻“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素质、突出能力”的原则,按照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要求学生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与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注重实践环节,加强与厂矿和科研院所的横向协作,建立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导师制”等措施和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 学科二级类:仪器仪表类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有关说明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机械、电子学与光学的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一,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其二,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其三,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备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其四,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其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主干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光学工程。
(四)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工程信号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工程力学、工程光学、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训练(含机械制造基础训练和电子技能训练),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含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技术应用实验、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电路电子基础实验,以及测试、控制、光电等方面的专业实验(分散在课内进行)。
(六)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仪器仪表学科为基础,以多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为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宽口径、多样化、抓基础、重实践”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特别重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通过“导师制”等措施和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注重实践环节,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横向协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科二级类:电气信息类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有关说明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技术等相近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试验分析、运行管理工作的宽口径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除学习工科必须的理论基础知识外,还要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接受电工电子、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设计、分析、调试等基本技能和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一、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其二、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等;其三、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其四、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实践锻炼;其五、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测试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与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高电压工程等;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方向:电力拖动基础、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开关电源技术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电子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应用实验、电气工程综合实验等。  主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工程训练、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设计、电气工程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专业特色和方向
本专业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素质、突出能力”的原则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夯实通识基础、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分方向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拓宽了就业领域。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电气工程的四大特点:强电与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通过采用模块化知识结构,柔性课程设置,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因材施教”。采用“专业导师制”等措施和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注重实践环节,加强与厂矿和科研院所的横向协作,建立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专业分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两方向: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主要以电力系统为对象,研究其组成、运行、控制原理及控制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方向主要研究电能的变换与控制、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等理论技术和应用。 学科二级类:电子信息类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有关说明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人文学科及外语的基础上,主要学习通信理论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和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它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设计、开发、调试、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住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四年,授予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计算机通信网、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网理论基础等。
(六)主要实践环节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机械基础技能训练、电子技术技能训练、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信号与信息处理综合应用设计、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计35周。主要专业实验:电路电子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应用实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等。
(七)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制定培养计划中贯彻“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素质、突出能力”的原则,按照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要求学生掌握电子技术、通信与网络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与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研究、应用与开发通信系统及设备的基本能力。本专业主要面向移动网络终端、无线通信、宽带通信技术等领域,培养从事工业设备终端智能交互和网络技术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科技开发及研究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培养具备通信网用户接入、通信系统及设备的设计、研究、应用与运行维护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方案注重实践环节,加强与厂矿和科研院所的横向协作,建立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导师制”等措施和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努力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掌握最新通信理论、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等方面专门知识的,具有系统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