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园有效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1-07
﹙一﹚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孩子乐于参与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老师要融入到孩子中去,跟他们交朋友,从而让孩子喜欢我们,也喜欢上我们的活动。如从课堂的导入开始,就可用绘声绘色的语言、亲切的体态语,消除教室里的干扰,及时组织教学。
同时,对班里每个孩子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偏爱某人,也决不放弃一个孩子。对能力偏弱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激励孩子,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赞赏,如可以用简短、恰当的语言,“你真会动脑筋”、“你听得真仔细”等外部刺激,激活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设计恰当的提问,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好的问题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首先要考虑提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主题有关吗?如:“我要上小学”这个活动中,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不一样。其次要考虑这个问题清楚吗?幼儿可以回答吗?如:你喜欢晴天还是雨天?为什么?孩子有自己亲身的体验,会说出许多喜欢晴天和雨天的理由。第三,设计的问题开放吗?有挑战吗?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如:为什么小鸡和小鸭的脚不同就不会游泳呢?等等。第四,设计的问题有层次吗?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吗?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回答,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有能力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还要留给孩子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要只是“老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老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采取有效的回应,使幼儿获得主动发展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孩子的多种信息,并作出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
首先要对来自孩子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作为老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以现代儿童观为指导,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来捕捉分析来自孩子的信息,然后作出判断,到底该不该回应,要不要拓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