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去》: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寻找生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年初时因为疫情原因,过上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那个时候每天打开窗户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好想出门散步。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接触到了谷口治郎先生的漫画《散步去》。从《孤独的美食家》开始了解到谷口治郎先生,欣赏他笔下的静谧祥和而又处处温馨的生活场景,便也对这本漫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卷果然有相见恨晚之感。

作者谷口治郎本身是极负盛名的漫画家,出身于普通家庭,19岁开始学习漫画,是大器晚成的类型,画风朴实无华,以精准写实著称。2次获得手冢治虫文化奖漫画大奖,曾获得意大利卢卡漫画节“漫画大师”的称号,以及法国法兰西艺术与文学勋章,被视为是日本漫画在世界范围内的代表人物。

我曾以为这部漫画是浓烈鲜活的典型日本漫画风格,但令我意外的是,它是典型的日本画风、日本文学风,却唯独不是日本漫画风。日本漫画通常以对比鲜明的画面,个性化、多姿多彩的图像,以及鲜明的角色性格为特色。但《散步去》的每一篇都像一首俳句:短短的故事情节,写实的美丽风景,穿插着微妙的情节。

就像我们生活中每一个寻常平淡甚至无聊的日子,在现实里是一地鸡毛、琐碎无聊且冗长烦闷的叙事小说,在漫画里却被用清淡悠闲、情趣横生的语言和画面展现出来,才会让人感慨——原来生活的另外一面满是浪漫,散步路上遇见的飞鸟、雨雪、陌生人,都令人怦然心动。

正如谷口治郎在扉页的落款——“我的漫画有不仔细品味就无法传达的东西”。

不被留意的日常下的奇迹

漫画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主人公因为工作原因搬去的安乐小镇,一共描绘了十八个散步小故事。而漫画的主人公原型就是作者自己,他的散步是一边走一边找寻能够画成漫画的日常小事,而我们作为读者读到的就是那些真实存在的、有可能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令人怀念的事物。

有人曾经这样形容日常——“我们一日日度过的所谓日常,实际上可能是接连不断的奇迹”。这是十八个故事,也是十八个不被留意的日常里发生的奇迹。

已届中年的男主人公在小镇里收获了不同于大城市的乐趣,他时而观鸟,时而爬树,时而赤身裸体潜入泳池,淋过雨,翘过班,也曾在散步时和老当益壮的散步之友一路比试,跟随黑猫闯入陌生地盘。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五则故事《下雨了》,主人公在散步时下起了雨,穿着皮鞋西装打着领带背着公文包的他在雨中昂首挺胸地走上了山路,回来之后他对妻子说:“我去爬富士山了”“这镇上也有一座呀”。他摘下眼镜望向雨后的天,我只看到纸张上描绘的云彩,不知道他爬的那一座“富士山”,在他眼里是怎样的壮阔美丽。

在东京附近的小镇,会有一些模仿富士山的模型,也许主人公就是在短短的时间内登上了这座小小的“富士山”。但“富士山”在此刻已经成为了浪漫的代名词,就像我们散步时遇到的一座假山,一座凉亭,或许给它们取一个名字,这一天美好就能代替疲劳。

第八则故事《沿河而上》里有一段主人公的旁白——那天,说不上为什么……我在公司的前一站下车了。可能是因为那天的天气特别好,所谓春天,就应该是这样的吧。

我想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有如主人公决定提前下车寻找河的源头在哪里的想法,受限的人生状态往往最能束缚跳动的心,逃离的想法总是在逼仄的时刻涌现。

那天天气很好,那天公交来迟了,那天影院电影票八折……这些小小的契机,都是一次逃离当下生活的开端。逃离没什么不好,一次随遇而安不知道去向何方的散步也许能洗涤一次疲惫的心灵。

爱丽丝·门罗写,“生活的要义,就是满怀兴奋地活在这个世界。”漫画书里矮矮胖胖的小人在散步里遇见了一桩桩值得期待回味的奇迹,而现实中的我们,可能连两公里的路都不再愿意走,却一日日抱怨生活一成不变的不可思议,多可悲。

每日重复单调的生活是最强的悲观催化剂,慢慢腐蚀掉内心的鲜活冲动,哪怕散步时遇到一个陌生的小狗,也是生活里一次全新的邂逅。我相信散步能够给人持之以恒的新鲜感并增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那些琐碎的日常,如果你还没有发现,会错过很多奇迹。

美丽日常,幻想世界

上世纪90年代,《散步去》在法国出版,随即造成了不小的轰动。欧洲读者对漫画中构造的世界发出了疑问。

一是疑惑漫画中的主人公有时所做出的异于常人的怪诞举动:读书后在空无一人的泳池里赤身裸体地畅游、散步路上为了给小孩取纸风筝而爬树,在树上呆了一整天、被小巷里的黑猫带去了另一个时空……

这些酣畅淋漓的事情仿佛一日三餐般寻常地发生在这个中年男子的身上,一面沾染现实烟火,一面又充满幻想气息。

这是一个怪人吗?这个世界真实存在吗?

我的理解是,或许不是怪人,只是平常人不好意思、做不出来的事情,主人公去做了。或许这确实是一个幻想世界,就像乌托邦一样漂浮着永远不能实现,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向往这样的世界。想做什么做什么,是人生的终极梦想。

二是疑惑于主人公与现实世界不同的生活节奏,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依然是高度工业化的,人们忙碌着创造社会价值,慢下脚步的中年男子分明与时代格格不入,为什么漫画的主人公却在悠闲自在地散步?

1985-1990年日本“泡沫时代”开启,由于投资膨胀,日本社会从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高速发展一下子倒退几十年。人人被经济虚高的“泡沫”围绕吞噬着,经济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惶惶不可终日。

正如作者说的:“人类和动物,原本就是非常安静的生物。密集地生活在一起后,才开始保护自己。人们大声喊叫、大声哭泣,这种场景在日常生活中基本看不到了……”

或许这样一部作品出现在这样一个时代,正是为了唤醒人们去感受时间的流逝、情感的体验,给当下繁忙的快节奏生活带去一份静谧、清凉和意想不到的惊喜。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美丽日常变成了幻想世界,现代人忙于赚钱、生活、养家,却唯独忘了给自己一次独处的机会,忘了走出钢筋水泥的牢笼去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价值。

散步变成了某些人眼中的“浪费时间”,但其实正是因为有时间可以去浪费,才会觉得时间是属于自己的,才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活。这世界有山川河流,有城市花园,有繁星满天,有月夜闪烁,只是怕你没有一个人散步走一走,看一看这些美好。

感觉先行,以声替词

以往流于市场的漫画大多是故事先行的类型,故事情节构成整部漫画发展的主线,人物感觉却处于不那么被重视的地位。而《散步去》却是一部典型的感觉先行的漫画。

谷口治郎在创作时给自己加了一条规则:尽量减少感叹句和形容词之类的感情表达词汇。因此整部漫画大部分是依靠画面来表达故事和情感,而非人物台词,这几乎是一部没有对白的作品。

哪怕在表达“真舒服啊”或是“真漂亮啊”这类情况时,作者都尽量用绘画来描绘所有场景细节、画面氛围和人物表情。

但这样的表达方式在当下却不是大众的,自然也收到过“感觉先行,故事表达不充分”的批评。

但是艺术创作向来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行,艺术的接受程度往往在于作品的质量。在人物先行的漫画泛滥的市场里,以风景描绘为主的安静的《散步去》依然依靠着细腻的描写、深入的观察和动人的故事逐渐被读者接受。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里的车声、风声、雨声、鸟鸣、狗吠等都没有搭配任何的形容词,场景的表现全部用了象声词,所营造出的声效无疑使画面更加生动,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散步去》无论是从漫画分镜还是词语运用来说,都如它本身所表达的“散步”这件事一样简洁又洋溢着诗意,这样一部漫画或许开卷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又是一番全新的体验。

时间匆匆,距离《散步去》出版已经二十年。不知道在这二十年里,有幸打开它的人是否都被静谧的漫画世界治愈,是否计划着开展了他们的散步之旅。

走在路上偶尔会看到三三两两散步的人,他们往往神态自若、怡然自得,步伐稳健、走走停停,连萦绕的风都温柔可爱。

我常常想这个世界几十亿人,有多少人能够在此时此刻心无旁骛地散步在大街上或者乡间小道里,不挂念工作,不贪恋金钱,满心满眼地去感受一次风花雪月、四时变化。

别再感慨生活无聊日子无趣,正如出版后记所说的,“读到这里,放下《散步去》,就去散步吧”。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 无物永驻 ,多平台同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