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有五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时逢今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学习已成跟上时代步伐的有效途径。

然而,读书要收效,需要做到五心。

一、有向心

学习有目标,读书有方向。不是什么书都可拿来读,读书要有所取舍。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儿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

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书也有优劣。

二、有专心

陈毅专心读书的故事,你知道吗?

有一次,陈毅正在看书时,妈妈端来一盘饼和一碗芝麻酱,叫他蘸着吃。陈毅的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经常是开着的。陈毅一边看书,一边吃饼,不知不觉中,竟把饼蘸到墨盒里。妈妈走进屋里,吃惊地叫起来:“你在吃什么?”这时,陈毅才发现自己蘸的不是芝麻酱,而是墨水。

三、有疑心

宋代朱熹《读书须有疑》如是说: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

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

其次,则渐渐有疑;

但慢慢地,就会产生一些疑问;

中则节节有疑。

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是学。

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得到解决,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这才是学习。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读书不会发问的人,要教给他发现问题的方法,学会了提问,就要想办法解决疑问,达到没有疑问的地步,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四、有恒心

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司马光呕心沥血,花了19年时间,终于写出了294卷、300多万字的《资治通鉴》。读完资治通鉴必须下一番功夫,把资治通鉴写出来更要下大功夫。没有恒心,做不到有恒,不肯吃苦,写了一点就停下来了,怎么可能完成如此鸿篇巨制的资治通鉴呢。

写作如此,读书亦如此。

五、有慧心

一个人爱不爱读书,直接表现出他是否愿意将自己的智慧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一个人只有热爱读书,他的经验才能得到充分拓宽、智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并且能够与时俱进。

读书和思考是一以贯之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