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妈妈的感叹:心中最大的痛,就是让女儿成了“有眼力见”的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类人:

他们非常懂得察言观色,能很快地通过别人一瞬间的眼色猜测到他人的心情和态度、想法和意愿,然后按照他人的意愿主动行事。

他们总能无偿地帮助他人,宁愿牺牲自己的体验/利益,也要把好处都让给别人,如果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就觉得做什么都值了。

他们还总能压抑自己的情绪,极力把身边的氛围控制得恰到好处。

他们通常很讨人喜欢(起码不会讨人嫌),因为他们眼里有活儿,不用你提醒就能及时去做,也因为有他们的付出,才让我们能更加的从容。

遗憾的是,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极具“讨好型人格”的人。

每当逢年过节大家都聚在丈母娘家我被夸赞“有眼力见儿”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只有苦涩。

一样都是女婿,小姨子家非常“没有眼力见”的”的那位,反而能心安理得地被热情款待和服侍。

他并没有经济上的优势,但丈母娘对他最多也就是“笑骂”,而对我,更多的则是“绑架”。

只要你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没眼力见,便会被埋怨。

很简单啊,大家都习惯于习以为常,脏活儿累活儿你干多了,只要你一直不推辞(本就不擅长拒绝),最后大家也就都觉得应该你干……

说到这里,您有没有感同身受呢?

今天便在这里理性地、客观地分析一下,“眼力见”和“讨好型人格”之间的联系,有眼力见的人到底是怎么来的,以及为什么会有标题所述的论断。

上一篇文章中,我从自己堂妹“珍珍”的角度描述了一个生在重男轻女家庭中的极为自卑的女孩儿的感受,因为所述的观点不同,那里主要侧重于讲述一个在无止境地被否定、被冷落、被忽视、被不公平对待的自卑女孩的成长史。

这里便站在她的母亲也就是我婶婶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女儿,毕竟在这个时代真正重男轻女的妈妈还是非常罕见的,当一个母亲在了解了女儿的遭遇之后,心疼女儿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没时间去看前一篇文章也没关系,这里再简单复述一下珍珍的成长史以及前文没曾提到的她的一些遭遇。

她是家里的长女,名字叫“自珍”,顾名思义,是“自生自灭,一切看你自己”的意思。

有了弟弟之后,她便是一切以弟弟为中心。

从小到大,她都只会委曲求全、压抑自己。

她在家里几乎感受不到一丝的温暖,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剥夺了母亲爱女儿的权利。

她见到父亲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不安和恐惧。

幼年的她,只能用唯一的方法保护自己:尽量不发出声响、不引起注意。

稍微大一点之后,她知道了:只有哄好了弟弟、哄好了父亲,自己才能安生一些,不然她就要面对那些冷漠的眼神、刻薄的言语以及粗暴的责罚。

后来,她长大了,她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地被认可,她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只有不断地为家人服务,她才有资格吃饭、活下去。

这也是她自卑的由来,也是她服从权威、害怕被拒绝的“讨好型人格”的根源。

这样的成长经验告诉她,她所有的付出都只有两个目的:一是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和接纳,二是尽快逃离。

她其实很聪明,人长得也很不错,但就是没有自信,心理压力过大的她总会在大考前精神崩溃,担心着考不好带来的可怕后果。

另一方面,在家里得不到充分的爱,她便很早就在外面寻觅。

是的,她有过两次早恋,最后也是在大学毕业后匆匆结婚生育。

毫不意外,她过得很不幸福,忍气吞声惯了的她,一直用着小时候的那一套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父亲收了巨额彩礼,嫁妆却抠门到底,她觉得对不住婆家人、对不住丈夫和跟自己一起受苦的孩子,她只能通过忙碌来麻痹自己。

可是纵然如此,她并没有真正摆脱原生家庭的牢笼,一边毫无节制地当“伏地魔”,一边极力讨好着她的父亲,幻想着哪一天飞黄腾达了可以衣锦还乡,让自己在父母面前能有站直腰杆的底气。

“我心中最大的痛,就是让珍珍成了这样一个太有眼力见的人!”婶婶说。

小时候无时无刻不幻想着离开这个家,哪怕在外面受苦受累、客死他乡也不回去。

长大后却根本没有了以前憋在心里的那些“仇恨”和“报复”心理,反而却变本加厉地“讨好”和“孝顺”那个被自己在内心里谴责过无数遍的人。

自己过得很苦,也是报喜不报忧,尽到自己“心意”的同时,更希望让他们觉得过得很好,让他们为自己自豪,自己的委屈却永远地被压下去......

这很矛盾是吧?

其实完全符合正常心理!

因为,自卑的人往往存在感很低,人又有寻找存在感的天性,而体验存在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讨好别人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小的时候,我们就很好奇:为什么被责骂之前会特别的害怕,期望那种场面能早一些落实下来,而被责骂之后却又会非常的愤恨自己“为什么我就那么的不争气!”

每一次被责骂之后,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同时也会觉得父母说得有理,我为什么就不能表现得更好呢?我确实是没做好啊!

也因此,我们会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欠缺了些什么,或者说我就是“欠”他们什么。

然后,我们习惯了孤独,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我们才能放松下来,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觉得安全。

然后幻想着某一天能离开这些养育我却又各种鄙视我的人,永远也不回来!

可是很奇怪啊,越是如此,我就越想证明自己脱离了他们能过得更好,我也一样报喜不报忧,打肿脸充胖子也要让他们觉得我现在很NB。

然而,我的世界早已变了颜色,我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模式也逐渐固化。

为了生存,我们很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揣摩他人心思、观察周围环境,我们没有安全,所以我们非常擅长发掘身边的危险气息。

当然,应对方式却有些消极,我们知道那是躲避。

也因为如此,我们始终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工作中都一样,我永远处于一种戒备状态,无论何时,都有一份心思用在警戒四周、观察环境变化,避免危险降临在我们的身上。

作为男孩,我很敏感,我不觉得“有眼力见”是一件值得炫耀的长处,这只是基于恐惧和提防而来的本能自保技能。

它换来了我的心里安慰,却赶走了我的专注力、制约了我的发展。

因为退缩已经成为了习惯,我一遇到竞争,就容易逃避,习惯性地选择退让。

就连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一样,常常以牺牲自己的体验和利益的方式来换取想要的“友谊”。

这是有些难受的,所以我会很本能地拒绝社交。

可是想要事业有所成,闭门造车永远是成不了气候的。

而一个女孩呢?

就如珍珍一样,她会很容易走入早恋,应对 情感 上的缺失,人们除了封闭自己之外的另一条路就是通过恋爱来获得幸福感。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唯有成家,才算可以名正言顺地脱离父母,然后仓促地踏入婚姻。

而婚姻,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女性来说,却仍然是更容易“吃亏”的一方,婚前想要的那一份“保障”也常常为人所诟病。

这也她的母亲现在特别心疼她的最根本原因。

在父母无尽的指责和批评、鄙视和打压下,为了自我保护,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行为处世方式,但多为逃避的、退缩的。

我们会习惯性地以退缩的方式来避免冲突的发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希望把不利因素“消灭”在前面。

同时,我们“顺从”习惯了,也习惯了通过“迎合”或“顺从”他人意志的方式来维持让我们感觉安全的环境。

这就是“自卑”的由来,更是“眼力见”和“讨好型人格”的根源。

自始至终,成年人“有眼力见”或许是好事,但对于小孩子,我情愿他“没眼力见”。

因为,有一天,你终会因你孩子的“讨好型人格”带来的不幸人生而心疼。

这些都是可以预见的,为人父母,不可不查,您说呢?

——EN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