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其实是真正改变世界的学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先给大家看两段话:

文科之所以被歧视是因为它的能量太大了,因为哲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本身就是动摇社会根基与重新架构世界框架的学问。换句话来说,它决定着这个世界的规则。因此,文科根本不是无用,而是因为太有用,因此被忌惮了起来。

近几十年来对于文科的污名化以及漠视已经深深影响了几代人,学生们虽然大都接受了义务教育,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读完了大学,但是都没有在这个教育体制里得到应有的思维逻辑训练。这带来的后果虽然不是即时的,但长远来看是损伤整个共同体命运的,最恐怖的影响。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焦虑,觉得受到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压力与质疑,觉得不对,却丝毫没有办法做出任何反击,便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

这是在清华学生日常墙上看到的,我觉得有用,就分享了出来。

我看《觉醒年代》,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带领北大学生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思想浪潮,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启蒙下,中国才成立了共产党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国志士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是伟大的壮举。

如果没有思想启蒙,那我们就只能无条件地接受一切流传下来的社会准则,最终被迫变得跟多数人一模一样,成为了流水线上的产品。

这是一种对人性的压制与漠视,终究会被打破。

在日常墙上还说,

生而为人,能够进行思辨才是我们最根本的属性。如果没有思考,人类就不可能发展到现在。历史上任何一场有关人类命运的运动都是由学者发起的,换句话来说,如果没有这些思考,人类就不会发展与进步到现在,所以说读书无用,我不知道道理在哪里。

往小了说,读书可以让我们知道如何在任何一个环境、时间点安身立命;往大了说,知识与整个人类的文明与存亡都有关。

那些说文科无用、读书无用的人其实就很讽刺,因为读书最大的作用,就是打破了这些毫无根据却又傲慢自大的愚昧。

对知识抱有敬畏,这是在大牛身上可以看到的,他们的眼界与格局才会相当之高。

我想就我自身的经历来说一说我对学习文科的看法。

我觉得学习通识知识是每个人的标配,但学校、家庭似乎从来没有教过这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好像我们生来就是要去成为那颗螺丝钉。

不敢做自己、不能有自我,这是社会文化的弊病,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觉醒,只是缺少一些智慧以及勇气。

经过一年多的通识学习,包括心理学、哲学等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帮助我改变的不是一星一点,而是脱胎换骨,也更加意识到在这个领域自身的渺小,它起到的,不是实际的、功利的效果,而是让我更加清楚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同时又让我离“自我完善”近了一步。

我没有说理科不好,至少在文章里没有这样的观点,我想表达的是要让大家意识到文科并不是“无用”以及不切实际的。

我非常喜欢人文社科类的读物,尤其是对心理学、哲学等学科很感兴趣,因为在里面,我总能找寻到解决我现实问题的答案,帮助我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活哲学,甚至将以往的认知打碎重建,重新塑造自己的价值观,我相信这些会帮助我更好地成为自己,我始终相信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