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7-08
把舌头捋直,把思路理清。
无病呻吟的文风看似是絮絮叨、絮絮叨,其实显露的无非就是两个问题:
叙(fei)述(hua)赘(tai)余(duo)
情(zi)感(wo)浮(gan)华(dong)
当然,每个人的文风自是不同,但无病呻吟的本质却大抵相同。
那么,该如何改掉这种无病呻吟的文风,从而达到属于个人的精简呢?
第一弹:
拨云开雾重见日,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病呻吟文风者,其实是一种未尝改变的习惯,他人看到这类文的时候,可以很直观的发现存在这类问题,毕竟旁观者清。
而写这类文的人,往往会错觉地沉浸写文当中,这种错觉往往是由来已久,因为一直是属于自己的笔尖自在,所以往往忽略了这种客观存在的问题。
但无法忽视的是,这类文,一般都会有属于她特有的小惊喜,这种小惊喜往往会表现在不经意间,便带给读者眼光一亮的惊喜、亮点。
所以, 先发现问题的本质,以拨云开雾地状态理清自己文风上的不足,然后在这个过程里,重新构架属于自己文风上的脉络, 弃糟取精,以一种文笔上的从善如流,不断学习进步,从而摸索出属于自己特有且富有美感的文风。
第二弹:
他山之石可攻玉,侧目山河鬓也秋。
在这个快消文化的时代,我们确实少了些“把一本经典翻看好几遍”的耐性,一方面是由于精神层面的满足可以有很多替代品,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个时代,“好”东西,太少了。
试想,你有多久没有把一篇文章反复精读,又有多久没有遇见一篇一见倾心的文字?
其实,有没发现一段文字在你脑海留下的印象,可能比博你一乐的段子、电影都来的深远,就像是那个时候的座右铭和你现在念念不忘的不舍文字。
那些触及你情感深处的文字,总会在不经意间浮起又消沉,她或许会让你淡忘,但曾属于彼此的存在,是一种无言的默契,了然于心。
而这些文字、文章,就是他山之石,要学会揣摩、更要学会与你情感上的融会贯通,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文章本天成的说法存在,属于你特有的文风,本就是一种灵性。
而侧目山河鬓也秋的说法,这本是我那篇标题:
雨落人间忽唱晚,侧目山河鬓已秋。
发现没,人间唱晚,山河已秋。
你的文字与笔尖,应该要有属于你的浪漫,这是对文字的一种虔诚和初心,而不是用三两句浮华辞藻耍笔下滑头。
文字也需要你用细心、耐心和用心来陪伴呀,不然,她可是会撒娇耍脾气的~
第三弹: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道三省还悟身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都明了了,接下来就是属于你的路漫漫兮。
文风的形成本就不是一蹴而成,这是一种养成的方式,也是一种习惯上的凝练,对想要改变无病呻吟的你来说,是好也是坏。
坏的原因是由于无病呻吟的文风在写作的过程中,已经将这种习惯潜移默化,所以笔下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类似的问题,很难通过短期的调整来改变,文风上的功夫不能急于求成,也不会有较大的增长,因为文风上多大的突然改变会随着时间推移会趋于原来写作风格,更有甚者可能会陷入邯郸学步的窘境。
而好的原因则在于网络上可以提供种种好文深意,让你面对如此海量的文学作品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挑选且珍藏,这点很好,当然,还要花点时间来找,但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花费点时间精力又何妨。
当认识文风上的不足,重新整理框架然后尝试去改变这种现状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哦,原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敲下文字时,每一个字符都是如此灵性,而再也不是之前那种似似非非、看似写一大推其实连个中心思想都没得的文要好的多。
而这,就是属于文字的浪漫,一种可触及、可延伸、可流传千古,亦可留于心扉深处的细腻和深情。
嘘, 悄悄地~
我还是期待你能来留苏,千千万万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