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意生活,巴适摘录《一小时外:李松蔚(知乎“盐”系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机缘巧合读到李松蔚老师的这本合集,里面写到了很多人生路上普遍性的困惑,因为文字和思想都特别棒,所以就细细整理了下来。读完会觉得,啊!好巴适!

一:关于人生的不如意

如此想来,人生面目又开朗了一些。何必执迷于是不是得到了最初想要的呢?过程本身会给你更适合的,更惊艳的。

不经意间的美好,才是人生无法抵抗的魅惑。

所以放轻松啊,人生从来不缺少奖赏,是我们只会用唯结果论衡量。

减肥和人生都是持久战,不能轻易松懈,如果有了一个小漏洞小崩溃千万要及时调整修补,麻木和惯性并不会让你真的“不怕痒”,只会让你越来越胖,越来越低迷。

二:关于社交恐惧,回避被拒

所有你以为在用目光定位你的人,都没有真的在看你。我们不认识你,不懂你,不喜欢也不讨厌你,最要命的是,我们根本就不关心你。

行走于这世间,无处藏身,你只能是最晚看清自己的人。

常常也是,最不容易接受自己的那个人。

三:关于努力和未来,更要紧的是现在

做事就可以有结果,不管做的是什么事,都一样。

做自己,跟讨厌的人翻脸,想要做的事情在死之前去做了,想要休息的时候也不必激励自己咬牙硬撑。

我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提高效率,管理时间,是为了什么?

人人都忙着工作,忙着追向一个未来。与此同时,当下被悬空了,除了作为指向未来的工具,没有其他意义。——项飙(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

不要活在对未来的线性想象中,不要告诉自己“熬过去”“咬牙撑住”“未来是美好的”。

努力争取的美好未来,你不知道是否会到来。

但认真生活的快乐当下,一定是真的。

四:关于失眠、疼痛,做到顺其自然不刻意

什么叫不刻意?这是对大脑说的,就是放手,别去管自己管不了的事情。身体饿了,自然就想吃饭,困了,自然就能睡着。这背后,是对身体的信任感。要知道,很多人是不相信自己的身体的。总觉得什么事必须过一遍脑子,才踏实。其实呢,我们从来没关注过呼吸,但时刻都没有耽误呼吸。身体有能力把自己的事干好。

日本的森田正马先生提出过一种治疗思路,叫「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意思是说:大脑你爱瞎想你就随便瞎想吧,身体你也甭理它,该干啥就干啥,慢慢地它就顺过来了……

五:关于当下的育儿焦虑

适意就好。既然不知道未来怎样是最好的,那至少先把现在这一刻过好。都不要纠结,不要拧巴,不要想太多,这一刻能踏踏实实地过下去,就已经是莫大的福分了。——这句话的主语,既包括家长,也包括孩子。当然,听得懂这句话的,主要还是大人。所以这个理念首先是要家长身体力行:做父母的,没必要迁就孩子,也没必要委屈孩子。

我从来没听说过有方案可以预测「十年二十年后,这个孩子能否成功或幸福」。

为什么不可能?因为方法论远远没发展到那一步。二十年的纵向数据很难积累不说,就算积累了也没法得出因果性的结论,因为混淆变量实在是……这个稍微受过科研训练的人都明白,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受到多少变量的影响?他小时候被骂,长大以后自卑。你就能说一定是被骂导致的自卑?而现在很多父母的担心,恰恰是「十年二十年后」。

今天看了一篇英语文章,异曲同工。其实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发现学习。

六:关于那些失败和不完美

问题就在于:生活中事事都存在完美的解决之道么?一条定律,一套准则,照章执行就足以避免一切麻烦?你相信这样轻巧的人生?恐怕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总有些麻烦是不好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这让我们焦虑,悔恨,手足无措,满心不安。但这,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七:关于对颓丧的亲人,真正的帮助是情感支持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无条件地关怀,尊重与接纳。

无条件积极关注包括身体的关注与心理的关注两方面。

无条件积极关注并不决定于当事人的行为。

无条件积极关注不等于必须同意当事人的不良行为。

要始终记得,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是同时并存的。

以自找委屈的方式,换得控制别人的砝码,这就是她无意识的算计。对她来说,承受委屈是求生存求发展的必备策略。这种策略是她自幼习得的。在中国,喜欢以自我牺牲的形象来博取地位的父母不在少数,这也算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我见过很多这样的父母,一面吃饭一面把盘子里的肉挑出来,往孩子的碗里送。这在困难家庭里,不失为一种舐犊情深,但在很多小康之家,还这么礼让就很让人费解。有时餐桌上全是肉菜,挑肉已经没有意义了,但这种父母还是有一种本事,把菜色分出三六九等,把(他们认为)最优质的一份推到孩子那边:吃螃蟹,蟹黄给你;吃鸡,鸡腿给你;吃鱼要分情况讨论——我认为鱼头不好,就把鱼身子给你;我认为鱼头是营养品,那肯定就反之。多吃了两口好肉的孩子,会怎样去理解这种待遇呢——我接受的这些恩物,都是父母委屈了自己换来的。如此,除了好好孝顺听话,我就再没有更好的报答方式了。而这,可能正是父母没有意识到的期待。

情感上的否定,和物质上的援助。这是爱一个弱者时的本能选择。

可是用这两种方式去「帮助」弱者,反而,会起到维持问题的功能——前者让「回头」面临的心理负担变大了,后者让他们「维持现状」的后果和惩罚减轻了。

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卡在这里,谁都动不了,干着急。

因此遇到这种问题,不要去问「该如何改变他」。人的行为是相互塑造的。首先要改变的,不是他,而是周围人的选择。从放开眼光,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开始。如果说,因为「他」的存在,我实在没法把日子过好,那这就是你的问题了——你的生活好不好,必须要依赖于他的行为么?

真正的「帮助」应是,情感上,多支持一些;物质上,少补贴一些。

让他轻松点,知道家人朋友对他并没有严厉的期待。

也让他沉重点,知道这个世界只能靠自己去面对。

另外,感谢我的朋友沈东郁老师,提醒我在这个问题后补充一点:

以上所说观点,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即:这个人具有正常的精神状况和行为能力。

八:关于颓丧的自己

在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就当是上天赐予的长假,不必勉强冲刺,不必焦躁紧张,不必努力加油,一切顺其自然。不久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九:关于假性真爱

无论嘴上说的多好听,如果对方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令ta自己更满意,那么这不是真爱,只是单纯的占有欲。

十:关于人生的各种选择

关于选择我们无法避免风险时该怎么办。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说没有办法。因为你躲不过,所以只能接受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这些本来就是选择的一部分。无论你选了一支股票,还是一份工作,还是一个女朋友,你只要咬牙做出了选择,你都必须接受这部分令人不安的东西。之后你当然可以积极地做出努力,去应对可能的变化崩坏,把风险降到最低,但那也必须建立在接受风险的基础之上。

至少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自己并没有什么病,只是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要得到点什么,就得先失去点什么。说出话来,就要有被骂、被嘲笑、被看轻的觉悟。勇气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取舍。这世界上不存在那样的好事,是可以又勇敢又不用付代价的。

十一:关于死缠烂打的追求者,漠视他

真正的「躲」,不是视线追踪那种小把戏,而是整个地相忘于江湖。你没法让他忘掉你,但你可以忘掉他。从今而后,不管他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看什么,都再也与你无关。他痴情满满地挡在你面前,以为能稍微阻住你的脚步,而你只需飘然穿过,视若无睹。

这时他低头自察,本以为自己张牙舞爪,才知道不过是一团虚空。

多说一句,这样的男生,其实也很可怜的。空怀爱意,却不知道爱人的方式。我小时候,也不知道从哪本书上读到过,追女孩的要诀,就在「死缠烂打」,「没法让她爱你,那就先让她恨你,恨和爱是一体两面」之类,也曾信以为真。到今天,还有不少缺乏恋爱经验的人,拿骚扰当殷勤,拿无赖当诚意,奉行这种粗陋的抠女法则。但愿他们有一天能开窍。

等你无所谓这种人,也不在乎摆脱与否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摆脱了。

最后还要恭喜你,无论如何,有人爱总是值得恭喜的。虽然你也许不觉得,但这种经历未必不是其他人所羡慕的。顺祝你下回遇到的爱慕,懂得采取更健康和讨你喜欢的表达。

十二:关于悲观主义,只是想法而已呀

悲观好像是有充分理由的。但如果一个人想要悲观,他永远可以找到充分的理由。这个世界上的理由太多了,选择哪些,不用哪些,完全是个人的自由。

过分沉浸在悲观、绝望的情绪中,乃至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未来的代价也许是我们不想支付的:

1. 视野会变得狭窄,创造力和才能很容易受到限制;

2. 束手缚脚,不敢尝试,错过很多潜在的机会;

3. 可能会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导致更加容易疲惫,受挫,精力损耗;

4. 失去自信,失去与人交往时的从容自如,尤其是在有房的人面前;

5. 遇不到爱人,没错,但不是因为没房,而是因为「没房的我不会有人跟」的心态;

6. 因此而怨恨这个社会,而社会只会把我们的敌意反击给我们自己;

7. 钱会变得过分重要,以至于会在运作现有的资本时自动生成一些不必要的阻碍——比如,提问的人说他有在六环买房的实力,但他不买。为什么不买呢?就算地段偏,房子小,起码聊胜于无吧?而且将来还可以再换。我想唯一的理由是:害怕将来跌价——这其实才是买房最大的阻碍(事实证明,相比于提问那时,现在六环的房价也涨了很多了)。

一句话,轻松的人最终会把日子轻松地过下去,苦逼哈哈的人会把日子苦逼哈哈地过下去……这都是自我实现的。

最后的最后,再说一句:朋友,既然我们都选择留在北京玩 hard 模式,也都知道 hard 模式意味着什么……那么我们下这个决心,一定是有我们特别的理由。请你好好回想一下最初决定留京的瞬间,然后扪心自问,现在的悲观,会不会有一点辜负了我们最初的心意?

也许脑子里的想法会越来越暴躁,「不行了,真撑不住了」,那又怎样,只要不鸟它。

你有没有试过不鸟你的想法?没有的话可以试试,不难,而且成功之后蛮爽的。

随它怎么鬼吼,就是不鸟。最后你会发现它很弱的,除了鬼吼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你现在的情况就是想法太多:「眼神没跟人对上或者对方没听见我声音说明我没法跟人打招呼」,「打招呼自己累别人也累」,「愣头青」,「常常犯低级错误」,「容易发晕」,「情绪不稳定」,「学习新知识要了我的命」,「不像一个大学生」,「没有特别的爱好」,「混日子」……它们在你脑子里横行霸道,耀武扬威。你就像一个被欺负惯了的顺民,唬得六神无主不说,甚至连一丝反抗意识都没有……老实说,有些想法根本都没什么说服力,我都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唬住你的:打招呼自己累别人也累?学习新知识会要了你的命?……这些听上去都有些荒谬了。有一天脑子里要是产生一个想法说「我是超人」,你会把内裤穿外面吗?

十三:想法并不重要,你只管去做。

再会,祝你永远满意下一刻做出的选择,祝你新的生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