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简单的生活 / 东西愈多,人愈不满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0

东西愈多,人愈不满足

人类是所有动物中唯一会预测未来的物种,不过,这项功能只能运用在瞬间判断上。例如遇到天敌时应该要逃还是要战?猎食时应该如何追捕猎物?说得严格一点,人类只能预测几秒后的事情。虽然只有人类能预测未来,但绝对不是用来预想几年后的发展。人类可以预测的「未来时间」比想像中短。

我再举个例子说明。假设你出门买衣服,看到一件穿起来很好看的外套,开心到立刻付钱买下。回头看自己身上穿的旧外套不仅皱巴巴,颜色也褪了,相较之下,觉得新外套真的很好看。回家再次试穿,也觉得今天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遗憾的是,在还没买下新外套之前,一般人就算可以想像「第一次穿那件外套的新鲜感」,也很难想像「穿到第十次,已经习惯那件外套的感受」,或「一年后已经厌倦那件外套的感觉」。

当一个人处于还未购物前的现在,很难想像购物后,感受逐渐从「习惯」迈向「厌倦」的转变。换句话说,在尚未满足物质欲望的阶段,人可以持续感受购物瞬间的喜悦感。这就是人永远都在追求新商品,家里杂物愈积愈多,而且无法跳脱这个轮回的原因之一。

容我再次统整家里杂物愈积愈多的原因。

我们已经拥有想要的一切,环顾自己的生活四周,就会发现所有东西都是自己在某个时期很想要的商品。没有一样东西是不想要的,或排斥的。

遗憾的是,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拥有的状态,甚至感到「厌倦」。于是我们希望拥有新物品,增添 *** 。我们想要追求更大的 *** ,因此不断追求更昂贵的商品;我们想要增加 *** 量,因此不断增加物品数量。我们很快就「习惯」甚至「厌倦」新买的商品,身边物品再也无法满足我们需求,最后只好再次消费。

即使别人认为我们拥有的已经足够,但 *** 只会发生在「当事者的心里」,唯有自己才能创造「差异」。百万日圆的国产车性能已经很完备,却只有车主本人不满意。

为了创造「差异」,当事者拼命购买新商品,感受到的喜悦程度却跟过去差不多。喜悦是有「极限」的,不管买再昂贵的物品,喜悦程度都不会跟着放大。假设你收到一个五万日圆的戒指,你展现出来的笑容绝对不会比拥有一万圆戒指灿烂五倍。好不容易买到好东西,开心的程度却比想像中来得小,与平常的感觉一样。你发现这样物品无法满足自己,于是又继续消费。

不只是喜悦程度不会跟着商品价格放大,商品功能也是一样。两倍价格的羽绒外套不会温暖两倍,于是再次出现不满足的反应。这次觉得不满足,希望下一次可以获得满足,因此又再购买新商品。明明每次都会经历从「习惯」迈向「厌倦」的过程,却还是忍不住根据现在的情绪预测未来。浑然不知人可以预测的未来,只是数秒之后罢了。在买某样商品之前,人无法预测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又会开始「厌倦」那样商品,才会一再陷入「不满足接着又买新商品」的无限轮回里 ..

当人陷入这个无限轮回之中,家中物品就会愈积愈多。无论家里有多少东西,人都不会感到满足。明明知道自己永远不会满足,却还是认为下次一定可以获得满足。正因如此,我们才无法从增加的物品中感到幸福。

「功能性」才是判断物品是否必需的基准

接下来我想花一点篇幅,思考人类为什么这么会囤积物品?远古人类使用「石器」,当时的石器具有卓越功能性,是真正的用品。制作石器需要花费很大心力与时间,但石器为人类节省了超乎想像的气力,帮助人类轻松捕获猎物,剥除猎物的皮毛。假设制作一项石器需要花费一天,石器可以加快人类处理事情的速度,省下时间。换句话说,比起制作石器耗费的劳力,人类可以获得更大的回报。而且石器做好之后,无需花费心力维护或管理,让人类有更多时间从事别的事情。石器是当时最重要的「必需品」。

后来基于迫切的原因,人类开始使用陶器保存食物。当时的人类只能看天吃饭,能否采集到食物,能否猎捕到动物,都必须老天爷赏脸。若遇到天然灾害,一切努力将付诸流水。人类无法预测未来,于是将剩下的食物保存在陶器里。当时的「陶器」是最能满足人类需求的必需品。

随着时代演进,现在绝大多数的物品并非以「功能」取胜,人类是基于其他目的使用这些物品。为了拥有这些非必需品,人类要花许多心力与时间去维护管理。换句话说,人活在世上是为了那些「非必需品」努力工作。现代物品早已不是像石器那样的「工具」,不知不觉间成为人类的「主人」。过去对我们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的物品,渐渐对我们伸出控制的魔爪。

本文授权刊登自三采/佐佐木典士《我决定简单的生活:从断舍离到极简主义,丢东西后改变我的12件事!》

《我决定简单的生活:从断舍离到极简主义,丢东西后改变我的12件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