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读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我发现解读精神病案例就像我们解读阅读理解一样,每一位精神病人就好像作家创作的富含深刻意义值得探思的故事,每一次解读都能带来不同的理解和回味难测的感触。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碰到一道题,能做的符合完美标准答案的不多,大部分是接近或者完全就是南辕北辙,通常时候的高考,甚至我们一般的认知都会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答案,只要我们能提交一份逻辑自洽且基本符合客观事实的回答,就算正确过关。我想说的是,对于精神病人来说,如何对他们提交一份完美的答案(也必须完美,才能拯救他们,但在我目前所了解的知识当中,对于彻底拯救精神病人这一说法,我持悲观但又积极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一个话题。

一:角色问题:

性别:男

身份:精神病患者(出院)

症状:故事主角是一位妄想症患者(我一直觉得用“位”这个量词更能体现对人的尊重),他认为自己是一部书的主角,同时也是作者。病史四年多,三年前被送进医院。药物似乎对他无效了,家人——他老婆都快放弃了。同时,他有过狂躁表现。

笔记:通过他和作者的交谈,我知道,这是一位逻辑自洽的先生,他近乎完美的解释了身为作者的同时又身为一个作者笔下的主角,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他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与众不同,同时将他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逻辑自洽的融入到他的思维体系中。单从交谈形式,不涉及具体内容来看,这就是一位正常的、逻辑清晰的成年人,除了他的认知,就好像如今的我们认为地球是圆的,而讥讽过去的“天圆地方的愚昧一样”;就好像过去的人讥讽“哥白尼的日心说”一样,面对社会的集体认识,总有一方显得愚昧无知且可笑。

甚至他在某一次和作者的交谈中,在见面交谈的那张桌子底下,用指甲刻上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半年后离开。实际上,他果然在半年后离开了精神病院,而他的认知情况(我无法否认他的认知,无法将他的情况称为问题,歌德说过: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他一定是谬误的吗?在我们看来是的,我们生活的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的宇宙,他所说的是如此的可笑,可是谁又能说明,他的绝对错误?我对此存疑。)仍旧是对是错?结局不言而喻,他对他的真实情况做了层伪装,也许不会有人再去发现他并没有符合一般的认知,但他的改变却让周围人相信他已经“正常”了。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下意识想要隐藏的记忆,这种伪装,是不是也能有一部分的联系?

二:梦的真实性:

性别:女

身份:精神病人(未出院,结果未明。)

症状:女患者与作者接触了很长的时间(沿用作者的称呼),很多次才能真正坐下来交谈,因为她终日生活在恐惧当中,她不相信任何人——家人、男朋友、好友、医生、心理专家,一律不信。同时,她的恐惧来自她的梦境,她是位女性。

笔记:她的梦是连贯性的,梦的性质相当于噩梦,类似于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恐怖连续剧。我们知道,一般人在看恐怖片的时候,特别是在晚上这个天然的环境,尤其是一个人,那来自于内心深处最恐慌的情绪会吞噬我们的心灵,吞噬我们的头皮,直到我们抑制不住恐慌而发出歇斯底里的尖叫。而这仅仅是一个晚上,甚至只是一个半小时,都会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恐慌,那么这么一位女性,做着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恐怖连续剧,我们就能知道这位女士究竟遭受了怎样的恐慌,对于她的心灵造成了怎样的压迫。

于是这位女士开始想办法自救,怎么自救呢?在她的梦中,总有一个黑衣人经常救她。作者一开始认为影子先生是患者对现实中某个仰慕男性的情感寄托,后来经过专业证明,影子先生纯粹就是梦中生物,没有任何的现实依靠(没有模型)。但在这位女士后来的梦境当中,黑影人的目的开始暴露出来了:他想女士和他死在一起!并不断在梦中拉着女士去跳楼。

我们来看看原文:我:“影子先生……不是救你的人吗?”

她:“不是。” 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她 :“他已经开始拉着我跳楼了。”

我稍稍松了口气:“是为了救你逃脱吧?原来不是有过吗?”

她:“不是,我发现了他的真实目的。”

我:“什么目的?”

她:“他想让我和他死在一起。”

我克制着自己的反应,用了个小花招——重复她最后一个短语:“死在一起?”

她:“对。”

我不去追问,等着。

她:“我告诉过你的,一年前的时候,他拉着我跳楼,每次都是刚刚跳我就醒了。最近一年醒得越来越晚了。”

我:“你是说……”

她好像鼓足勇气似的深吸了一口气:“每次都是他拉着我跳同一栋楼,最开始我没发现,后来我发现了,因为那栋楼其中一层的一个房间有个巨大的吊灯。刚开始的时候我刚跳就醒了,后来每一次跳下来,都比上一次低几层才能醒过来。”

我:“你的意思是,直到你注意到那个吊灯的时候你才留意每次都醒得晚了几层,在同一栋楼?”

她:“嗯。”

我:“都是你说的那个40多层的楼吗?”

她:“每一次。”

我:“那个有吊灯的房间在几层?”

她:“35层。”

我:“每次都能看到那扇窗?”

她:“不是一扇窗,每次跳的位置不一样,但是那个楼的房间有很多窗户,所以后来每一次从一个新位置跳下去,我都会留意35层,我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那个巨大的吊灯。”

我:“现在到几层才会醒?”

她:“已经快一半了。”

我:…… 她:“我能看到地面离我越来越近,他拉着我的手,在我耳边笑。” 我有点儿坐立不安:“不是每次都能梦见跳楼吧?”

她:“不是。”

我:“那么他还救你吗?”

她恐惧地看着我:“他是怪物,他认得所有的路、所有的门、所有的出口入口。只要他拉住我的手,我就没办法松开,只能跟着他跑,喊不出来,也不能说话,跑到那栋楼楼顶,跟着他纵身跳下去。”

原文到这里。我们对故事的大致梗概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读到这里我感到了切实的头皮发麻和吞噬心灵般的悸动,我好像触及到了另一重领域,那将会对我的心灵造成不容忽视的强大危机。

再看这位女士,她的不安全感,她对所有人的不安全感,如果说一开始她还对外在的世界抱有期待,所以会有一个黑影人过来救她。但她的病越来越严重,她开始将这个黑影人也潜意识地认为是威胁她的人,吊灯既是光明又是恐惧的源泉,“吊灯”。至于楼层暂且不知道什么原因,不过当她说到 “刚开始的时候我刚跳就醒了,后来每一次跳下来,都比上一次低几层才能醒过来” 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当这位女士醒不来的时候,她面临的结局是什么?当我写这段话的时候,我的大脑发麻,内心感到毛骨悚然。这就是精神的世界,我甚至不敢加上那两个字。它令我感到恐惧。

那次谈话后不久,她再次入院了。医院特地安排了她的睡眠观察,报告出人意料:她大多数睡眠都是无梦的睡眠,真正做梦的时候,不超过两分钟,她做梦的同时,身体开始痉挛,体表出汗,体温升高,然后就会醒——惊醒。几乎每次都是这样。

最后一次和她谈话,我还是问了那个人的长相。

她克制着强烈的恐惧告诉我:“影子先生的五官,在不停地变换着形状,仿佛很多人的面孔,快速地交替浮现在同一张脸上。”

她是一位女性,天性柔弱,渴望英雄,她的潜意识在渴望自救,她终日生活在恐惧当中,她不相信任何人——家人、男朋友、好友、医生、心理专家,一律不信。她,越来越严重了。

看过这几篇,我发现所有的精神病人都在面临一个危险,他们同时也渴望自救,只通过他们不断的自我描述和病情的不断加重可以看出来。他们的自救并没有成功。

在现代医学上的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精神病学的医疗进程,把病分为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肉体是我们生活赖以维持的基础,但精神病学,也是我们生活不可违纪的重要根本,每一个精神病人都是一个可悲的世界。

每一个结果的背后都会有一个或一段的原因,找到原因,才能去思考拯救堕于幽暗而又企望光明的人。这是我提交的并不合格的回答,源自一位读者和一位答题者。

相似回答